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辰八字

睡眠、出轨、八字都能测了,手机距离测量万物还有多远_

发布者:游客网友2022-04-03 05:44:14娱乐98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智能相对论,作者 | 魏启扬

十年前的手机还只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手提电话机”,接听电话、收发短信是它们最主要的功能,稍微再扩充一点,可以用来当电话本记录亲朋好友们的电话号码,或者当个计算器用用。

现在的手机已经远远超过了“手机”定义的范畴,能看视频、能听音乐、能玩游戏,还能拍照。当然,手机更让人惊奇的功能在于它不但可以测重量和长度,还能测睡眠和出轨。依托着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和不断迭代的算法,手机似乎正在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测量仪”,让人期待的是,现在的手机距离测量(检测)万物还有多远?

冲击脑洞的手机测量

冯小刚在周星驰电影《功夫》中客串了鳄鱼帮老大一角,在杀掉了警察局局长后,即兴发挥了“还有谁”这句台词,不想无心之举竟成经典流传,带有台词字幕的电影截图被网友们广泛传播,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表情包之一。

回到手机测量(检测)场景,“还有谁”的表情包非常适用,物体的物理数值能测,人体的健康数据能测,一些挑战脑洞的新奇特也能测,可以说“一机在手,测量所有”。总结起来,手机测量可以划为以下几类。

1、实用工具类:称重量、量长度、测温度

秤、尺子和温度计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到,但使用频率又不会太高的工具,经常要用到这些工具时在家翻箱倒柜找很久,现在手机将这些问题全部解决了。

iPhone手机有一款名为“Fancy AR 尺子”的APP,通过手机利用AR技术来测量物体的长度;Android系统也有类似软件,可以通过手机摄像头来测量高大的东西,其适用范围远远超过了普通尺子的测量维度。

称重方面,华为推出了一款利用压力感应屏来称重的软件“趣味称重APP”,只要将需要称重的东西放在屏幕上,手机就能马上称出重量,当然“上秤”的物体不能太重,否则会将屏幕压碎。此外,还有一款名为“宝宝称”的APP更为强大,孕妇妈妈可以通过输入相应的B超数据来计算当前胎儿的体重。

户外品牌CAT则在去年的MWC推出过一款“热成像”机型,该机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内建的前视红外热独立成像摄像头,搭配其中的热图像传感器能够产生实时热图像,测量表面温度,甚至还能在烟雾环境中使用,检查轮胎的温度。

2、生活百科类:测水质、测果蔬糖分,皮肤年龄

随着人类对卫生安全和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怀疑自来水管中的水质是否达标,蔬菜水果是否洗净,购入的食品、药品是真是假等等,以前检测这些数据都需要专业的仪器进行采样分析,而现在用手机都能轻松搞定。

早在2014年,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的团队就发明了一套基于智能手机的超低价水质监测解决方案,其结合了试纸比色分析、手机图像分析和数据在线传送和分析等功能。只需对目标水样进行拍照,APP就能运用算法对水样颜色的密度进行量化,并和污染物浓度作关联从而得出水质数据。

长虹甚至在2017年还发布过一款分子识别手机——长虹H2。手机搭载了一个小型化的分子光谱传感器,用户可以直接使用这款手机判断分析果蔬糖分、水分等信息。此外,它还能对更多物体进行成分分析,比如药品真伪、皮肤年龄、酒类品质等检测。

3、医疗健康类:测心率、血压和睡眠

智能手机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检测应用最为普遍,除了运动步数的计算和检测外,还能检测心率、血压等体征数据,甚至连睡眠也能测。

中兴的天机7 MAX就采用了活体指纹识别技术,利用其中的光学传感器对人体的心率、血液等其他生物特征进行验证。苹果应用商店中则有一款名为“X检宝”的APP,该应用使用手机闪光灯的照射配合摄像头来收集获取用户的心率状况,同时还能用这种方法来测血压、呼吸频率、血氧,这款APP还表示,用户心里有没有抑郁也可检测出来。

4、脑洞大开类:出轨、车况、运程都能测

智能手机基于自身传感器和算法而开发出上述的测量、检测功能外,还有很多脑洞大开的检测应用。像iPhone内置的“定位服务”应用,可以将用户去过的任何地方详细记录,并且还能自动分类,这项功能被网友们调侃为可以“检测出轨”。

一款名为“友趣安驾”的APP可以通过手机麦克风和传感器,利用声音(闻)和振动(切)来检测车况。用户只需把手机放在挡把旁边,3分钟后就可以在APP中看到结果。

此外,随着小程序等应用的普及,手机还能对寿命、性格、心理、智商、情商、星座、运势、年龄等各种真实存在或者抽象虚拟的内容进行检测。只要脑洞够大,手机检测的内容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啥都能测的手机是我们希望的模样吗?

科技的进步让人类变得越来越“懒”,手机之所以在“测量万物”的路上越走越远,就是因为人类不想带着各种各样重重的仪器到处跑,希望只用手机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只是现在的手机测量(检测)还存在三个问题,并不是我们希望的样子。

1、测量检测数据不准存在误导

分析上文对手机检测内容的归类可以发现,除了脑洞大开类,大多数的检测应用都是基于手机内置的传感器加上算法开发而来,与专业的检测工具相比,手机内置传感器的数据采集精度有差距,再加上数据采集方式上的差异,手机检测的最终结果与真实数据就会产生较大的误差,这一点在医疗健康领域特别明显。

以最为普遍的步数测量为例,不同的手机、不同的APP测量的步数永远不会相同,其测量结果与真实数据也有误差。美国心脏协会流行病学和生活方式预防年会(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Lifestyle 2016 Scientific Sessions)2016年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杂志上公布了一项研究,智能手机APP测血压可能不明智。该项研究评估了85例成人使用速测血压app(AuraLife)的结果,患者的高血压被低估,低血压被高估。APP的测量数据对用户的健康状况存在巨大的误导。

此外,在一些不具象内容的检测上,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从而无法形成通用的AI算法,这样的结果就是检测数据并不能反映被检测内容的真实状态,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测不准。这一点在睡眠检测类应用上表现得最为明显,由于睡眠模式的多样性,深睡、潜睡、做梦等的判断方式和标准在医学界都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指望算法来描述睡眠状态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2、测量结果有趣大于实用

在很多检测应用中,检测软件只给出检测数据,并不能给用户很好的解决方案和指导意见,长久以往,用户对检测软件就只能“呵呵”了。

在医疗健康领域,用户明明知道自己有高血压、心率不齐等问题,检测软件也能比较真实的反应用户的健康状态,可检测软件触达用户痛点的触手到此戛然而止,除了出具几份检测报告外,这些应用无法告知用户应该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几个回合下来,检测软件在用户的手机中逐渐趋于沉默,最后被用户弃用删除。

在一些脑洞大开类的应用中,测量(检测)应用“只检测不干预”的现象更为突出,这些应用更多作为社交工具而存在,朋友间互相算算运程、测测智商,用户在朋友圈中对各自检测结果互相调侃一番后,就没有然后了。在用户看来,这类应用检测结果的趣味性远远大于它的实用性,应用的热度就像一阵风,来得快,去的也快。

3、小心自己也被监测

使用手机测量(检测)东西时无可避免要用到手机里的各种传感器,传感器采集到的各类数据进入互联网和云端后,就涉及到用户隐私安全的问题。

互联网巨头们就像商量好的一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曝出用户数据泄密事件,就连以注重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苹果都不能幸免。除了在“检测出轨”和一些运动计步软件中会记录用户位置信息以外,一些测量(检测)声音大小的软件在不经意间还能将用户说话的内容存储下来,进行记录和分析;使用到照相机功能的应用可能会读取用户相册内的照片……

在这些测量(检测)应用的“帮助”下,隐私被泄露的形式和渠道都被扩充了。一系列安全事件大大加深了用户对自身隐私的忧虑,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用户对手机测量(检测)应用接受的程度。

阻碍手机“测量万物”的两座大山

我们亲身经历了手机从接听电话的简单功能到现在“无所不能”的进化过程,在更大屏幕、更多传感器、更快网络……的背后,实际上是人类对效率的追求。我们现在所讨论的手机何时才能“测量万物”,也是对手机体验再上一个台阶的美好期许。在手机“测量万物”之前,它还需翻越两座大山。

首先,在提高测量(检测)精度方面,手机要想能与专业测量(检测)仪器(工具)一较高下,就要在传感器和算法上实现统一。

根据不同手机定位和价格的不同,手机内置的各类传感器的质量也就分出了三六九等。以照相机这个大家熟悉程度较高的传感器为例,手机厂商出于对机型定价以及供应链掌握程度的考量,不同品牌使用的摄像头都不一样,这就造成了不同机型拍照所呈现出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如果只用在记录瞬间的拍照功能上,成像效果的差异尚能接受,但如果用在需要拍照进行测量(检测)的应用中,色彩、色温、像素等方面的差别都会对最终的测量(检测)结果造成影响,从而形成误差,如此手机测量(检测)将永远无法进入需要精确数据的应用场景,“测量万物”将只是智能手机发展中的一个美丽梦想。

其次,手机测量(检测)还需解决如何平衡手机计算资源的问题。

手机的计算资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有限的计算能力、有限的供电能力和有限的存储能力。随着手机性能的提高,一些复杂的测量(检测)算法都会慢慢出现在手机测量(检测)的应用中。由于智能手机是一个多功能的终端,测量(检测)功能只能占据小部分的CPU处理时间以保证其他主流功能如打电话、、拍照等正常工作。

从节能的角度看,不管手机的计算性能有多高,都不可以让智能手机处于连续高速运算状态,否则手机电池很快就耗尽。除此之外,智能手机上的存储能力也有限,不足以运行复杂的测量(检测)算法,如图像处理和复杂的深度学习算法,这时就需要科学的分配手机的计算资源,在测量(检测)应用和手机的基本功能中进行计算资源的平衡。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 相关信息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43153563 35630102 01021986 19862576 25760102 01021643 16435554 55542228 22283660 36601866 18663343 33430312 03124254 42542790 27903064 30643275 32751866 18663331 33314582 45824679 46792725'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471999) and MATCH(title) AGAINST('43153563 35630102 01021986 19862576 25760102 01021643 16435554 55542228 22283660 36601866 18663343 33430312 03124254 42542790 27903064 30643275 32751866 18663331 33314582 45824679 46792725'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10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