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辰八字

结构易经“贞”字用法参考【元亨利贞】

发布者:游客网友2022-04-03 13:45:23娱乐135次

 

(图文无关)

“贞”也是《周易》里频繁出现的字(一共出现111次),在古今易学诠释中可以说是最关键的字。如之前所指出的那样,传统读法几乎都把“贞”读作“正”,意思是道德上的贞固。这和东周以后的文献用法完全一致。《管子·五辅》载有很典型的例子:

八者各得其义,则为人君者中正而无私、为人臣者忠信而不党、为人父者慈惠以教、为人子者孝悌以肃、为人兄者宽裕以诲、为人弟者比顺以敬、为人夫者敦蒙以固、为人妻者劝勉以贞。

在《周易》里,“贞”的用法很有规律,如上面所指出的那样,其用法可分成两个大类型,即“利贞”(或者“利某贞”)和“可贞”(或者“不可贞”)一个类型与“贞吉”、“贞凶”、“贞厉”、“贞吝”、“贞无咎”(或者“某贞吉”、“贞某吉”)等一个类型。按照传统的读法以强调道德,尽管有些例子不无勉强之处,但是基本上还可以说得通。然而,也有少数例证实在无法按照这个意思去解释,如《豫》六五:“贞疾恒不死”。这个“贞”好像必须有另外一个意思。

《说文解字》给“贞”作出似乎是全异的定义,即“贞,卜问也”。古书上也不无这样的用例。关于《周礼·春官·天府》“季冬,陈玉,以贞来岁之媺恶”,郑玄注采取折衷的诠释办法,谓:“问事之正曰贞。”还有一些例子和卜筮有密切的关系。与《周易》差不多同时的《尚书·洛诰》里有下述一段文字,这对于理解《周易》“贞”字的用法相当重要:

周公拜手稽首曰:“朕复子明辟,王如弗敢及天基命定命,予乃胤保。大相东土,其基作民明辟。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伻来以图及献卜。王拜手稽首曰:“公不敢不敬天之休,来相宅。其作周匹休。公既定宅,伻来。来视予卜休恒吉。我二人共贞。”

成王对周公所提供的贞卜的结果谓“我二人共贞”,“贞”当然含有《说文解字》“卜问”一类的意思。

《春秋》里几次记载贞卜的事情,如襄公五年谓“楚公子贞帅师伐陈”、襄公十年谓“楚公子贞帅师救郑”,用法与“卜”、“筮”也相似。《左传·哀公十七年》载有如下事例:

卫侯梦于北宫,见人登昆吾之观,被发北面而噪曰:“登此昆吾之虚,绵绵生之瓜:余为浑良夫,叫天无辜。”公亲筮之,胥弥赦占之曰:“不害。与之邑,寘之。而逃奔宋。”卫侯贞卜。其繇曰:“如鱼竀尾,衡流而方羊裔焉:大国灭之将亡。阖门塞窦,乃自后踰。”

先秦文献中也许还有一些相同的例子(譬如《楚辞·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之“贞”尽管多释为“正当”的意思,但是现在看来很可能应该是“贞卜”的意思),可是总的来说,这种用法相当罕见。与传世文献不同,在出土文献中,这种用法极为常见。

最有名的例子是在殷墟卜辞里。几乎每一条完整的卜辞都载有一个“贞”字。商王武丁时代典型的宾组卜辞多载有一个前辞,谓“某某干支日卜,某某人贞”,然后接着所谓“命辞”,亦即贞卜的事情,诸如“旬亡祸”、“王田某某地方,往来亡甾”等等。命辞后头还可以加一个占辞,即“王占曰”和王对卜兆的判断。占辞后偶尔也可以加一个验辞,就是事情发生后的史实记录,几乎总是指出王在占辞中的预言实实在在地发生了。《甲骨文合集》6834a号龟板载有很多卜辞,最完整的一条展示了完整卜辞的这四个部分:

“贞”的用法很清楚是提出命辞的内容。宾组卜辞以后的卜辞往往省略贞卜官员的名字,或作“某某干支日卜”,或作“某某干支日贞”,可确知“贞”和“卜”的意思极为相似。与此相反,从卜辞的验辞看,“贞”和“占”有两个完全不同的含义。“贞”是卜龟(也就是造出龟甲上的卜兆)之前的活动,“占”是卜龟之后的活动。高亨以及其他“新易学”家往往以为“贞”就是“占”(“利贞犹言利占也。筮遇此卦,举事有利”),恐怕基本上是一种误解。

把“贞”用作卜筮术语并不是商人所专有的。从西周早期到战国中晚期,周人做卜筮活动也一直沿用同样的术语。周原卜辞里有例证,“贞”也载于前辞里,提出命辞的内容,如下面H 11:1:

这个记录非常有意思,为了讨论“贞”字的用法,我们在此仅指出这些卜筮记录像殷墟卜辞一样,都有一个前辞,记载卜筮时间和官员进行“贞”这个行为。这个前辞后面直接接命辞,亦即贞卜或者贞筮的内容。包山228- 229和230- 231号简的卜筮记录都关系着左尹它“出入侍王”。命辞的结语都是一种祷告之辞,就像上引两个简文的“躬身尚毋有咎”,就是说“身体上希望没有问题”。

过去,大多数中国学者根据《说文》“贞,卜问也”的定义,以为这些命辞是问句,就是指问“身体上有没有问题”。现在看来,这是一种误解。在《周礼·春官·小宗伯》“若国大贞”,郑司农作注曰:“贞问也,国有大疑,问于蓍龟。”然后郑玄又作注曰:“贞之为问,问于正者。必先正之,乃从问焉。

《易》曰:`师贞,丈人吉。”这个解释将郑司农的“贞问也”定义和战国时代以来“贞正也”的传统说法联系起来,相当有见地。“问”不一定就是问问题的意思,而可能更含有“审讯”或者“审定”的意思。

因此,贾公彦《周礼疏》谓:“先郑曰`贞问也,谓先正其思而后问龟;不谓贞即问也。”这些都是说,人家进行卜筮,要先自己决定要做的事情,然后命令龟蓍,祈求鬼神飨受之。这种理解无论是否准确,卜筮的“贞”决不是占辞,而只能是命龟、命蓍的祷告之辞。如上面两个引文所示,“占”是得到了龟兆、卦画以后所作的判断之辞。

资料引用自:

[1]夏含夷.《周易》“元亨利贞”新解——兼论周代习贞习惯与《周易》卦爻辞的形成[J].周易研究,2010(05):3-15.

  • 相关信息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29652525 25255055 50553013 30130116 01165374 53740117 01175554 55545135 51352308 23081846 18463128 31280130 01305210 52102664 26643291 32915374 53740131'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472093) and MATCH(title) AGAINST('29652525 25255055 50553013 30130116 01165374 53740117 01175554 55545135 51352308 23081846 18463128 31280130 01305210 52102664 26643291 32915374 53740131'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10
  •  相关推荐: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