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辰八字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福建

发布者:游客网友2022-04-04 11:53:37娱乐56次

 

扫码观看《中国一分钟·福建篇》

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省份迈入先进行列,从交通闭塞之地变成通达世界便捷之地,从绝对贫困变成小康富裕,谱写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篇章。

我们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奋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中共福建省委书记 于伟国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 唐登杰

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省份迈入先进行列,从交通闭塞之地变成通达世界便捷之地,从绝对贫困变成小康富裕,谱写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篇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2.73亿元、2.2亿元、106元、69.97元,提高到2018年的3.58万亿元、5045亿元、42121元、17821元。

这些进步和变化,都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总书记在福建工作17年半,为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倾注了心血。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亲自为福建擘画了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的宏伟蓝图。在今年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进一步对新时代新福建建设提出新希望、新要求。我们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2012年以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1%,目前,总量跃居全国第十;人均生产总值从5.3万元增加到9.1万元,升至全国第六;实现了市市通动车、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干线、村村通客车;森林覆盖率提升到66.8%,长期保持全国第一。一个经济高素质、生态高颜值的新福建正蓬勃发展。

聚焦“机制活”,全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我们牢记总书记重要要求,以“再出发”的信心决心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三去一降一补”,落实“八字方针”,钢铁、煤炭去产能超额完成国家任务,去年民间投资对全省投资增长贡献率达94.9%。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放管服”、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福建成为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持续拓展对外开放新优势。发挥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实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等多区叠加优势,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闽世界500强企业有150多家,外资企业超过5.8万家。自贸试验区率先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27项首创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开通“丝路海运”航线50条,台闽欧班列实现“海丝”与“陆丝”的无缝对接。着力打造台胞台企在大陆发展的第一家园。发挥对台独特优势,大力推进“新四通”和与金门、马祖通水、通电、通气、通桥。制定惠台66条实施意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42项措施等。

聚焦“产业优”,全力推动经济发展“高素质”。产业优化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关键支撑。我们牢记总书记重要要求,实施经济发展“百千万支撑工程”,加快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突出创新驱动。制定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46项措施,实施技术改造专项行动,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2012年以来,高新技术企业从1528家增加到38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近2倍;数字经济规模达1.42万亿元。突出龙头带动。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千亿产业集群由5个增加至16个。100多种产品市场占有率进入全国前三,全球每5台工业机器人就有1台产自福建,每4块汽车玻璃就有1块产自福建,每12个人就拥有1双福建产的鞋。突出整体提升。推进现代服务业提速提质,去年新兴服务业行业营收增速普遍在20%以上。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水产、竹林、水果、畜禽、蔬菜等产业,年产值均超千亿元。

聚焦“百姓富”,全力解决人民群众“心头事”。我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和“关键小事”。2012年以来,全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每年均在70%以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牢记总书记重要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现行扶贫标准下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脱贫,“宁德模式”成为全国特色扶贫开发的典范。坚决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以下。实施补短板工程,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短板。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全省医药费用增幅由两位数降至9%左右。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强化底线思维、忧患意识,深入开展平安福建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聚焦“生态美”,全力保持生态环境“高颜值”。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也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抓的建设。我们牢记总书记重要要求,持之以恒推进总书记当年擘画的“生态省”建设战略。树好绿色发展导向。对全省县(市、区)总数40%的34个县(市、区)及南平、龙岩、三明、宁德4个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取消GDP硬性考核,把考核重点放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上。创新绿色发展机制。扎实推进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探索创新全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水权交易,绿色金融等制度机制,22项改革成果全国推广。增进绿色发展福祉。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常年保持全优,主要河流优良水质比例为96.5%,主要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8.8%,PM2.5平均浓度近3年分别为28微克/立方米、27微克/立方米、26微克/立方米,一年降一个点。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连续多年保持在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以下。

党的建设一刻也不能放松。我们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五抓五看”“八个坚定不移”等具体部署,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认真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进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弘扬总书记在闽工作时倡导的“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滴水穿石”等优良作风,激励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保持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我们将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原则和首要任务,永远不忘走过的路、积极远眺前行的路、扎实走好脚下的路,坚守初心、担当使命,努力把新福建宏伟蓝图变成生动现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本期统筹:蒋升阳 李智勇 熊 建

数读福建新产业汇聚新动能

位于宁德市的光伏发电板,为经济发展提供动能。林文强摄 

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观众试用政务服务机器人。叶义斌摄 

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健康管理太空舱”被应用于体检。资料图片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俞松摄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发展驶上快车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GDP从2012年的不足2万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58万亿元,年均增长9.1%,增速居我国东部地区省份的前列。

高速度背后,更有提质增效的高质量。探索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1528家增加到2018年的3800多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增长近2倍。持续推进数字福建建设,连续举办两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全省数字经济规模2018年达到1.42万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福州市

数字点燃发展引擎

记者 钟自炜

一部手机畅行全城,在福州市已成为现实:刷码便可乘坐公交、地铁,通过APP就能预约挂号、在街边免费借书……这款名为“e福州”的APP,是福州市新型智慧城市系统的统一入口和平台。“APP横向融合福州市40多个委办局,纵向整合六区六县的近60项便民、公共服务,并与全市15个核心业务平台实现认证对接,实现了交通出行、教育缴费、看病就医、政务服务等10余个场景的便民服务。”福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委员会主任张青雅说,“截至目前,注册用户已超过150万人,日活跃人数在15万人以上。”

2000年,“数字福建”建设启动,开启了福建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序幕。2018年起,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连续两年在福州市成功举办,“数字福建”建设再度驶入快车道。

“互联网+政务服务”日渐完善。福州市“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统一出件”的审批服务模式趋于成熟,服务效率不断提升:业务办理排队时间由33分钟缩至14分钟,事项平均办结时间从7.2天缩至3.6天,群众办事累计满意率达99.99%。在市行政(市民)服务中心,网上办事大厅、官方、“e福州”APP等平台集合成“数字矩阵”,8种“O2O”政务服务模式推动服务能力最大化输出,实现92.25%的市级事项“最多跑一趟”。

数字经济方兴未艾。福州市依托地区优势,重点打造大数据产业基地、物联网产业基地、软件产业基地、显示产业基地等,实现新兴技术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汇聚;2018年福州数字经济规模突破2800亿元,占GDP的3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6%;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2%。着眼未来,福州市提出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力争到2020年数字经济规模突破4000亿元,占GDP比重超45%……

以福州市为代表,“数字福建”建设更是硕果累累。目前,福建省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基础,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通信服务业为增长点,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为突破口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2018年,福建省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42万亿元,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力量。”福建省有关负责人表示。

莆田市

平台经济特色集聚

记者 钟自炜

鞋业企业超过4000家、年产值超800亿元……制鞋,是福建省莆田市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随着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上涨、代工生产线转移,近年来莆田制鞋产业正在经历转型升级“阵痛期”。如何爬坡过坎?莆田市以打造平台、整合资源破题。

“莆田市鞋业各自为战,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差,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莆田市鞋业协会会长、莆田双驰实业董事长陈文彪说,近几年,制鞋原材料价格上涨,挤压了代工利润空间,而且鞋企贷款利率上浮,融资成本高、渠道少。

针对行业痛点,2017年莆田市、荔城区两级政府牵头,与双驰、华峰等7家鞋业龙头企业共同打造以“特色产业链+产业互联网+金融资本”为核心路径的鞋行业供应链平台,众协联鞋业产业链服务平台应运而生。

“平台提供原材料集中采购、平台融资、抱团营销等供应链服务,解决了大量中小企业采购成本高、融资担保难、议价能力弱等问题,也让供需得到有效对接。”陈文彪介绍,“经过整合,3到5年内,全市鞋业在线交易规模有望达300亿元,节约成本30亿元。”

整合行业上下游供应链,以此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加速转型升级,实现逆势突围。在莆田市,如众协联这样的平台经济遍地开花——

莆田市秀屿区上塘,银饰从业人员达5万多人。2015年,专业的B2B银饰电商平台“找银网”在此设立,如今注册批发采购商超过2.1万名,产品数量达2.3万款;

莆田市民营加油站数量达2万座。2018年,“智慧能源”平台成立,提供“互联网+油站+客户+国企+金融+品牌+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首期已有4300多座民营加油站加盟;

莆田市工艺美术生产企业有7000多家。2017年,“大工美之家”应运而生。这个集设计研发、质量检测、采购销售、品牌运营、金融服务等为一体的跨界融合创新平台,通过搭建线上线下平台,实现工艺美术全产业链服务……

“目前,莆田市已在健康医疗、木材产业、工艺美术、加油站、鞋服等特色行业创建了一批具有莆田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平台。”莆田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到2020年,莆田市将力争实现平台交易额达2000亿元,重点打造5到10家交易额超百亿元、1到2家交易额超千亿元的平台企业,建成产业鲜明、带动强劲的“平台经济”示范区。

泉州市

实体经济发展壮大

记者 颜珂 林小溪

“永不止步”的安踏集团,2018年卖出了约7000万双鞋、1亿件衣服,销售流水超过400亿元。

在集团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赖世贤看来,不论企业如何发展,主线一直清晰:“我们从一家旅游鞋厂家起步,始终将焦点放在体育用品。”

这种坚守的执着,根植于安踏所在的这片土地。连续25年位居福建省县域经济总量第一的晋江,咬住实体经济不放松——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实体经济的贡献占比达60%以上;由实体经济创造的产值、税收和就业岗位,占比都在95%以上。晋江所在的泉州市,特色产业集群20多个,建材家居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

工程机械行业,竞争激烈,晋工则在石材矿山作业领域找到了快速发展的空间。企业研发推出的叉装机,一举解决了石材荒料搬运的老大难。如今,晋工出厂的“大力士”,已经能够轻松实现50吨以上荒料的搬运。

“坚守不是固守,关键在找准位置,做出特色。”晋工相关负责人说。

实体经济是“传家宝”,但若要传家久,既要心无旁骛,也要把准市场脉搏,求新求变。安踏就一直在“进化”。去年,他们又开启创业“新十年”,提出以创业者心态,去写好全球化这篇大文章。“中国公司中真正的全球化企业还不多,全球化依然是我们的挑战。”赖世贤说。

靠实体经济起家,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眼下的泉州市,正大力挖掘传统产业新价值,发展新制造、新经济,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塑造泉州制造的新形象。

厦门港务集团

丝路海运服务升级

记者 颜珂 林小溪

厦门港务集团科创中心,1000多米外的桥吊装载作业,就在工作人员手中的操作杆上轻松进行。智慧物流平台的大屏幕上,全港集装箱物流数据实时刷新。厦门港全港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了约6%,增速是去年的两倍。

“丝路海运”航线,是厦门港增长提速的重要引擎。福建丝路海运运营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李南介绍,截至今年7月20日,43条“丝路海运”航线集装箱吞吐量为5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2.3%。

2018年12月,福建“丝路海运”正式开行。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携手福建交通运输集团、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等共同发起成立“丝路海运”联盟,旨在打造以港航业务为主干,融合多式联运和综合物流服务等要素的服务标准化、运行便捷化、管理智能化的“海丝”物流新体系。目前,业已命名的“丝路海运”航线一共50条,厦门港占了43条。每条新命名航线的背后,都是全面升级的标准化服务体系。

“从船舶靠港安排,到拖轮配套服务,再到码头平面运输配套服务,加入‘丝路海运’联盟的公司都可使用升级后的服务套餐。”李南说。

宏海箱运有限公司是最早的一批受益者。厦门分公司副总经理李建川举例说:“船到港后,同样是窗口期,同时排队的货船可能有几批,但加入‘丝路海运’联盟的船公司就享有优先靠港权。”

在李南看来,以高标准服务提高软实力,可以成为厦门港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有效路径。事实上,“丝路海运”一系列服务细则的出台,正在不断增加厦门港的吸引力。前不久,船运公司马士基公司,就把一条航线的中转点放到了厦门。“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推出的服务标准。”李南说,中转货物量已经成为厦门港业务量的又一新增长点。

生态底色好 绿色发展强

图①:漳州市南靖县的生态农业吸引参观者。资料图片

图②:南平市武夷山风光。资料图片

图③:泉州市安溪县,茶农正在采摘秋茶。资料图片

图④:龙岩市永定区初溪村的土楼群。资料图片

森林覆盖率66.8%,长期保持全国第一;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常年保持全优……早在2000年,福建提出“生态省”建设构想。2016年6月,福建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从生态底色好,到绿色发展强,福建推进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的体制机制创新,三年来实施了38项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制度改革。既保持绿水青山,又收获金山银山,福建努力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质量齐头并进。

漳州市

食品名城再升级

记者 颜珂 林小溪

仲夏,走进福建同发食品公司的标准化菇房,仿佛迈入一个清凉世界。16摄氏度的工厂内,体态饱满的双孢蘑菇正在冒头。同发集团总裁助理王翠娟介绍:“采用工厂化生产,双孢蘑菇年产量是传统工艺的10倍。”

这家菇房所在的漳州市角美镇,素有“中国蘑菇之乡”的美称。眼下,现代化生产方式的引入,实现了双孢蘑菇种植的标准化,撬动了生产变革。

效益更有保障。“传统种植模式下,产品基本在同一时间段上市,供给过度集中,价格一般不高。”王翠娟说,工厂化生产能实现全年均衡发展,没有市场空档期,无论气候、季节,全年都可以出货,批发价格较为稳定。

生产更加绿色。培养料是双孢蘑菇生长的“土壤”。以往,培养料随意堆放,一到雨天,污水横流。如今,工艺改进,减少了肥料对环境的污染,还提升了肥料的利用效率。

地处闽南的漳州市,气候温暖宜人,四季瓜果飘香。漳州人顺势而为,把生态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现代农业领跑福建,产业链下游的食品工业也强势崛起,成为主导产业之一。然而,他们并不满足。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如何使效益更好、附加值更高?“中国食品名城”,还需将自身打造为“升级版”。

欧瑞园食品公司,每年要消耗约2000吨漳州产的香蕉,及大量的其他果蔬。公司之前的产品,大多只是初加工后的冻干,虽说远销欧洲,但附加值并不高。4年前,公司决定转型,把市场重心从海外转向国内,每隔一段时间便推出一款创意产品。从溶豆、糯米团到冻干银耳羹,不少产品成了消费者追捧的“网红食品”。“以前是初加工,现在是做创意食品,附加值和利润率都增加了。”公司副总经理王莉说。

近年来,漳州市通过“制定一套科学规划、出台一套扶持政策、打造一套品牌营销体系”,从产业布局规划、政策措施扶持和营销体系建设三个方面着力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去年,仅拨付的技术改造奖励资金、增产增效符合条件企业奖励资金、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补助资金,就有695.26万元。

如今,漳州市食品企业已经拥有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院士工作站。截至去年年底,漳州市食品规模工业企业达607家,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578亿元,占到全省食品工业份额的1/3。

泉州市安溪县

崩岗穿上绿衣裳

记者 颜珂 林小溪

茶园绽绿,梯田平整,树木葱茏。“除了种茶种果,我还发展养殖。这就叫立体农业。”陈世哲说。

今年52岁的陈世哲,从小在泉州市安溪县龙门镇洋坑村长大。2008年,他在老家承包了600亩山岗,当起家庭农场主。去年,农场收益突破百万元。不过,他没有忘却幼时的情形:“我小时候,泥沙会被大雨冲下来,淹了不少农田。”

安溪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高峰时,这里崩岗数量接近1.3万处,造成了严重的侵蚀危害。崩岗,就是经过漫长岁月的侵蚀,高度分化的花岗岩山体,在雨水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不断崩塌下泄。2008年,安溪县启动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因地制宜治理洋坑村12处连片崩岗群,又把治理区发包给种养大户,通过崩岗治理与经济作物种植相结合的方式反哺生态,这才有了陈世哲现在的家庭农场。

“原来的崩岗,土壤不好,种下去的东西没多久就会死掉。”在陈世哲看来,先天自然条件不足,就更需后天努力,他把农场的牲畜粪便变废为宝,建起沼气池,给土地用上了有机肥。

“沼液喷一下,植物长得快,而且果子品质更好!”陈世哲说,干燥的粪肥除了自用,也能拿去卖,一年能赚2万多元,还不会污染环境。

从崩岗治理中获益的陈世哲,通过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又为洋坑村带来了鸟语茶香、盎然生机。

崩岗“穿绿衣”,同为本地人的林振辉,全看在眼里。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原先这里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区。”林振辉工作的弘桥智谷电商产业园,位于安溪县官桥镇官郁村铁峰山脚下,花岗岩含量丰富。林振辉回忆说,依托矿山资源,当时有超过100家石材加工企业在园区聚集。“晴天全是灰,雨天都是泥。”他说。

一面是迫在眉睫的生态环境保护,一面是石材、水泥、钢铁等一度撑起安溪财税一半的支柱产业,如何进行取舍?2011年,安溪县实现了石材行业全面退出。经过一番“腾笼换鸟”,包括弘桥智谷电商产业园在内的电子商务、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崛起。

如今的安溪县,高耗能、高污染、高剩余走了,高科技、高品质、高竞争力来了。“现在,环境非常好。”林振辉看着对面翠绿的铁峰山,欣慰地说。

三明市

深化林改点绿成金

记者 钟自炜

盛夏,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高桥镇上里村一派火热。“现在正是毛竹生长的季节。冬天还能收冬笋。”村党支部书记卢仁铨介绍,今年起,村里牵头与省属官庄国有林场合作,让林场包揽种树管护事宜,林农和村集体可以轻松分红。

2002年以来,福建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林权逐步明晰到户,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分山到户、均林到人”,让林业生产力得到解放,但也带来新问题:林农普遍缺乏专业管理能力、资金投入不足,单家独户的经营模式,其弊端逐渐显现。

针对痛点,一场林地“三权分置”改革由此展开——林地所有权还属于村集体,把原先的“承包经营权”进行分离,承包权还属于农民,分离出来的经营权可以流转。

消除了林农的后顾之忧,被称为“新林农”的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公司等一大批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统计,目前沙县已有“新林农”380家,经营面积86.86万亩,覆盖面达63.8%。

点绿成金的林改创新实践,并不局限于沙县。在引金融活水、活绿色经济等方面,三明市还有妙招。

自家的20亩毛竹山,曾是三明市梅列区洋溪镇饱饭坑村村民邓招娣的“心病”。以前,由于没有抵押物,她很难从银行贷款。守着绿水青山,村里的产业不温不火。

2016年9月,针对林农“融资难、担保难、贷款贵”,三明市推出普惠小林农的金融改革产品“福林贷”,饱饭坑村成为试点村。当月,邓招娣就将家中的毛竹山抵押,获得了10万元贷款。截至目前,“福林贷”实际放贷12.2亿元,惠及林户11307户。

以绿色金融创新为切入点,三明市从林地养护,到林下作物种植,再到林产品深加工,探索出链条齐整、活力迸发的绿色产业发展之路。目前,三明市引进和培育了一批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培育涉林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10个、省级品牌86个。同时,三明市积极拓展培育林业文化、林区旅游、林品电商等外延产业,建设了一批林业创意文化旅游产业园,培育了134户“森林人家”,占福建全省的1/3。

南平市

生态银行盘活资源

记者 钟自炜

最近,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水南村林业大户曹光华的手中多了一张特殊的存折——将自家616亩林地存入“森林生态银行”,经过评估,249万元贷款由“森林生态银行”提供担保。

点绿成金的关键,正是南平市创新实施的“生态银行”机制。顺昌县林业局局长赖颖生介绍,所谓“森林生态银行”,就是由顺昌县依托国有林场,以托管、赎买、租赁、合作经营、抵押担保等方式集聚碎片化的森林资源,并通过专业队伍对林子科学管护,从而进一步提升森林生态承载能力和林业资源价值。“整合优化,结合发展绿色产业和新业态新模式,让资源成为生产力,‘资源变资产’的路子越走越宽。”

2018年12月试点至今,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综合效益初步显现。“没想到,原本还要好多年后才有收益的林子,现在就有收入。”林农夏六华,是“银行”的第一位客户。她将自家9亩杉木幼林“存入”,如今每月她都可领到310元的预期收益。托管期满后,根据山场林木价值,还能再拿到除预付收益成本外的六成纯收入。截至目前,“森林生态银行”已存入林木林地面积8.2万亩,办理林权抵押贷款2.2亿元。

顺昌对“森林生态银行”的探索,只是南平市着力盘活绿色资源的一个缩影。

作为南平市“生态银行”试点区域之一,武夷山市五夫镇五夫村曾经的一片数百亩烂泥冷水田,如今变为集白莲种植、田螺养殖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旅型“生态银行”项目。“由村委会将该片600多亩农田的承包经营权,流转给项目公司,公司对农田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并引进武夷山市农业龙头企业入驻,成立合作社开发建设,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武夷山市生态银行办副主任王钦明说。

以“生态银行”试点为契机,五夫镇释放资源优势,整合了一批优秀的“文化+旅游”“农业+旅游”项目,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同步发展。2018年,五夫镇接待游客量达到8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150%;旅游总收入7000万元,同比增长30%;农业总收入3.765亿元,同比增长4.6%。

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图①:在龙岩市上杭县古田会议会址,油菜花竞相绽放。资料图片

图②:在龙岩市长汀县,参加培训的学员们在聆听红军故事。资料图片

图③:位于龙岩市长汀县的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资料图片

图④:三明市宁化县凤山村红军街前,孩子们在玩耍。刘才恒摄

作为著名革命老区,福建全省84个县中有70个老区县,其中原中央苏区县37个。龙岩市长汀县、三明市宁化县,都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

红土地上展新颜。“十三五”以来,福建统筹安排对老区苏区各类补助资金规模超过2000亿元。通过这些年的努力,福建农村的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调查的110万人,已经降到2018年底的465人。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有5个实现脱贫摘帽,2185个革命老区建档立卡贫困村中有2034个实现退出。

龙岩市长汀县

绿水青山富苏区

颜珂 陈天长

走进龙岩市长汀县河田镇露湖村,绿色群山迎面铺开,层峦叠翠,景色宜人。山上,是村里今年新种下的110多亩中药材——黄花远志,一棵棵翠绿欲滴,长势喜人。

露湖村党支部书记罗群英说,这些黄花远志,不仅美化了生态环境,同时也是一个扶贫项目,有15户贫困户参与,每户每年可增收1万元。“易种植、易管理,持续收益时间还长。”罗群英介绍。

长汀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曾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代又一代长汀人锲而不舍,持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用绿色发展甩掉了省级贫困县的帽子;眼下,他们正在走向“美”与“富”的共赢。

“随着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发挥生态优势、实施林下经济工程,成为绿色发展中最直接的路子。”长汀县林业局局长曹伟清说。近年来,长汀县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为重点,同时推进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在全县形成了“一心三区”的林下经济发展总体布局。

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在四都镇上蕉村,丰富的林地资源和良好的森林环境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近年来,上蕉村整村推进,村里贫困户全部参与林下种植,三叶青和灵芝等经济作物种植了1930亩,11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万余元。“以前是守着青山绿水,没有收入。现在,通过林下种植,大家真正感受到‘这里就是金山’。”上蕉村党支部书记吴水长说。

一枝独秀不是春。“全县因地制宜,在做大兰花与中草药两大林下经济品牌之外,同时发展‘一村一品’,促使百花齐放。”长汀县林业局产业办主任范小明说,目前长汀县已建成35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林权抵押收储担保贷款、技术资金扶持……一项项创新措施,保障了林下经济快速发展。今年,长汀县成功入选国家第四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不仅是扶持林下经济,长汀县还严把产业“绿色”准入门槛,构筑绿色发展体系。稀土、纺织服装、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医疗器械、电子商务等重点产业,新能源、健康养老两大新兴产业,无不气势蓬勃。2018年,长汀县地区生产总值达231.7亿元,增长7.2%。

三明市将乐县

深化医改步子实

蒋升阳 曹松

位于闽西地区的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是原中央苏区县。近些年来,将乐县围绕民生关切,把破解看病贵看病难作为提升百姓幸福感的重要抓手,不断探索医改,走出了一条符合将乐实际的医改之路。

医改前,为什么看病贵?曾任将乐县总医院院长的廖冬平坦言,“医院建设和运行需要资金,医务人员因收入不高,就利用手上的自主开方权获取‘回扣’,使得公立医院成了逐利机构。”

拿“药价虚高”开刀,是将乐县破除医疗痼疾的第一步。按照“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的改革路径,将乐县全面取消了药品加成,采取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规范医疗行为等措施,斩断药品耗材流通利益链条。同时,通过严控医师处方权限,严控过度治疗,使一度畅行无阻的大处方、大检查渐趋绝迹。医院的收入,则更多地用于补贴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生诊疗费和医疗服务费。2018年,将乐县总医院门诊患者次均费用142.6元,比医改前下降36.4元,住院患者次均自付费用1602元,比医改前下降484元。

除了堵住“以药养医”,将乐县医改的另一个关键是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2014年初,将乐县医院与将乐县中医院两家二级公立医院整合,成立了将乐县总医院。2015年底,将乐县又把11家乡镇卫生所整合,全部归属县总医院管理;组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推行总医院医师下乡巡诊与职称晋升、工资工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挂钩,实现总院医生从“被动”下乡到“主动”进村。2018年,将乐县总医院各类医务人员累计下乡次数1568人次,门诊10426人次,带教2831人次;2018年基层门诊量比2014年增加117.4%。

将乐县还启动了“健康将乐”建设。将乐总医院组建了43支由县、乡、村三级医务人员组成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实现疾病防治关口前移。县财政投入600万元专项资金,强化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在县总医院建设了健康管理中心。除此之外,将乐县还成立了由96人组成的健康指导员队伍和92人组成的健康联络员队伍,成立了由46名高职称医护人员为核心的健康教育讲师团,并确立了98个健康教育宣讲课题;组建健跑协会、冬泳协会等体育俱乐部36支4950人……

从“破解以药养医”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病”,再到推进“全民大健康”,将乐县正让医改的红利惠及越来越多的百姓。

龙岩市上杭县

红色旅游 热度持续

记者 钟自炜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八月盛夏,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古田会议会址前,成片荷花散发芬芳。如织游人徜徉其中,体验红色文化。

如今,古田红色旅游已步入快车道,构筑了完善的“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条。

在上杭县,红色旅游有了新体验。距古田会议会址仅10分钟车程,一个红军特色小镇,能够让游客穿越时空,回到峥嵘岁月:迎风招展的红旗、醒目的红军标语墙和红色漫画……在保护好村镇风貌的基础上,小镇植入红色文化元素,再现红军生活、生产等场景,提供沉浸式体验。

红色旅游热度持续,红色培训也如火如荼。在古田干部学院,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正在教室认真听讲,不时做着笔记。如今,已有百家单位在古田学院设立教学基地或教学点。2018年,古田干部学院共培训学员2.73万人次。

“2018年,龙岩市新增古田(吴地)红军小镇等4家国家3A级红色旅游景区,补助红色旅游项目14个,补助金额420万元。”龙岩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陈太坤介绍,目前,全市共有红色旅游景区15家。

红色旅游,也让百姓的腰包更鼓了。走进上杭县才溪镇岭和村,村民王新泉忙得不亦乐乎。作为村里种植大户,去年他收获5万斤脐橙,眼下正在山上忙着除草、施肥。深挖红色资源,才溪镇制定了乡村振兴实施细则,大力推动“旅游+农业”,扶持发展蓝莓、葡萄、脐橙等观光采摘农业,积极培育集红色文化教育、观光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旅游路线。2018年,才溪镇接待游客135万多人次,旅游总收入1080多万元,同比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18437元,同比增长10.2%。

“目前,龙岩正打造百里红色教育参观旅游精品线路,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和故事,使红色与文化旅游互融互进。”陈太坤表示,龙岩市将通过实施品牌打造、消费升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市场拓展、服务提升等六大行动,力争实现文旅产业提质升级。

三明市宁化县

红色传承 激发活力

记者 钟自炜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1930年1月,毛泽东率领红军挺进闽西,写下了《如梦令·元旦》这首词章。

作为中央苏区的核心区,三明市宁化县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

漫步宁化县淮土镇凤山村,一条斑驳老街述说着历史。“这里被称为红军街。当年红军战士就住在这条街两旁的民宅内,几乎家家都住着红军。”凤山村村委会主任王兴华介绍。

这片红色故土,其发展却面临着自然环境的挑战。过去几十年,宁化县水土流失面积54万亩,占县域总面积的14.8%。而淮土镇,更是治理的难中之难。“淮土淮土,光山秃土。”王兴华说,这句歌谣正是当年的写照。

红色传承,绿色发展。“这些年,针对水土流失问题,我们在大力植树造林、全面禁止砍伐的同时,也利用这里的土壤特性,引导种植油茶,力争实现治荒与致富同步。”凤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兴楷表示。

目前,淮土镇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万余亩,全镇的森林覆盖率达到66.5%。利用当地地势平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的特性,淮土镇大力发展油茶产业。2011年,淮土茶籽油还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了更好地抱团发展,王兴楷牵头成立合作社,注册“淮乡”商标共同使用。

红色传承,激发发展新活力。不仅油茶,宁化推进“两米两茶一稻种”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促进现代农业优化升级,2018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96亿元。同时,加快打造“一地一院一旧居一线路”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去年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8.15%、20.5%。

宁化的发展之路,正是三明市的一个缩影。“三明市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因地制宜扶持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加强民生保障,打造‘风展红旗如画’品牌。”三明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福建 新画卷

山海相连,清新福建。

在这里,召开了两次意义深远的古田会议,有两处红军长征的出发地;在这里,森林覆盖率达66.8%,绿意盎然。

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这一宏伟蓝图已经擘画出来。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新活力、以创新驱动培育新动能、以绿色发展厚植新优势,一个“生态高颜值、发展高素质”的新福建正阔步向前。(钟自炜)

图片说明:

图①:龙岩市长汀县汀江国家湿地公园。资料图片

图②:位于漳州市的火山岛。吴德清摄

图③:位于福州市的一处高山茶园。资料图片

图④:莆田市仙游县木兰溪。资料图片

图⑤:福平铁路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元洪航道桥主桥。胡国林摄

图⑥:福州市的一场集体婚礼。郑江晶摄

图⑦:三明市泰宁县大金湖。资料图片

图⑧:有“田园都市,生态之城”之称的漳州市。资料图片

来源:《人民日报》( 2019年09月02日 09-14 版)

  • 相关信息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55193286 70 36740104 01042360 23602223 22234834 48344217 42172090 20900104 01042518 25182645 26452590 25902302 23025325 53251941 19413045 30454918 49183281 32810110'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472350) and MATCH(title) AGAINST('55193286 70 36740104 01042360 23602223 22234834 48344217 42172090 20900104 01042518 25182645 26452590 25902302 23025325 53251941 19413045 30454918 49183281 32810110'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10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