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辰八字

陈晓旭画上粗平眉小烟熏,87版红楼梦还能成为经典吗?

发布者:游客网友2022-04-05 12:25:43娱乐72次

 

神仙般的妹妹如果画错了妆,也会分分钟秒变夜店狐狸精。这可能也正是当下国产剧充斥俊男美女却并不好看的原因之一:妆容根本不是立足于角色需要和演员先天条件而量身定做,而是按照“最广大观众最爱的口味(换言之,白肤大眼锥子下巴网红脸)”统一流水线搞出来的,难怪经常撞脸。

前几天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红楼梦三十周年音乐会,我才恍然意识到,距离87版红楼梦首播,已经过去整整三十年了,这三十年里,扮演贾母、林黛玉等角色的演员已经离我们远去,而这版红楼梦为何经典的话题也被大家从方方面面讨论了无数遍,至今热度不减。

今天我就想从87版红楼里一个极细微之处,来谈谈为什么这版红楼梦“出道即巅峰”,创造了中国电视剧史上难以被逾越的丰碑。

那就是演员的妆面问题。

大家熟悉的陈晓旭版林妹妹是这样的:

?这样画着现代感极强的烟熏妆的林妹妹,你还认识吗?

额滴神啊!我仿佛感受到了被韩式大粗眉和苍蝇腿一般的假睫毛支配的恐惧,我们心中的古代美人才不是辣个样子的!

但是在当时很多人,包括演员,都不理解为什么不画流行的现代妆,而要画那种看上去素淡又略有些怪异的妆容。

大家都知道,87版红楼从立项到拍摄完成足足用了八年时间,八年时间精雕细琢拍摄了37集的长度,嗯,现下有些七八十集的电视剧拍三个月就敢说自己良心了。

为了拍摄37集的电视剧,剧组全实景建造了大观园,剧本于1983年3月6日起稿,当年底完成初稿,1984年3月完成二稿,直到1986年1月才最终定稿,历时两年零二个月。

为了贴合人物,导演不要纷纷自荐的当红明星而是全国海选找演员,为了拍好“宝黛共读西厢”这一重头戏,全剧组在杭州西湖边蹲守十多天等花开……周汝昌、曹禺、沈从文、王蒙等多位红学家担任剧组顾问,这个顾问可不是那种挂名的顾问,这些国宝级学者从头到尾参与了创作,给演员们讲课,给剧组人员提出各种指导性的意见。

服装师史延芹老师为全剧组准备的戏服共计2700套,其中王熙凤就有春夏秋冬四季服饰74套,每集至少可以更换两套以上,记者曾经采访剧组化妆师该如何应对,化妆师杨树云说:“她有多少套服装,我就有多少发型跟上。”

不仅是发式,根据情节和服饰的不同,王熙凤的妆面有“大妆”、“盛妆”、“宴妆”、“艳妆”、“正妆”、“家居妆”、“残妆”、“囚妆”、“病妆”、“死妆”等层次的变化,让观众从外形上就能区分这是哪个阶段的王熙凤。

但是你别看杨树云后来那么自信,最初他临危受命入组的时候,可真是两眼一抹黑,无从下手。

△拍摄黛玉进府时陈晓旭与服装师史延芹(左)和化妆师杨树云(右)合影。

一开始剧组的化妆师不是他,但是开拍之后原定的化妆师突然临阵脱逃,还带走了为演员做好的头套等物,杨树云进组之后发现,妈呀,几百号演员都要我一个人化妆!

最重要的是他还不知道该怎么画……在红楼梦之前,杨树云擅长的是唐代妆容服饰的造型,他的代表作还有《唐明皇》、《武则天》、《上错花轿嫁对郎》等,那都是后话了。

明清时期女性的妆容特点他压根儿没研究过,那怎么办呢?

杨树云只好用最笨的办法,跑图书馆博物馆看画像找资料,虚心请教顾问,熟读原著,他读到四十四回平儿理妆那一段,突然意识到自己该用什么标准去为演员化妆。

宝玉一旁笑劝道:“姐姐还该擦上些脂粉……”平儿听了有理,便去找粉,只不见粉。宝玉忙走至妆台前,将一个宣窑瓷盒揭开,里面盛着一排十根玉簪花棒,拈了一根与平儿。

又笑向他道:“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兑上香料制成的。”平儿倒在掌上看时,果见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摊在面上也容易匀净,且能够润泽肌肤,不似别的粉青重涩滞。

然后看见胭脂也不是成张的,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瓷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

宝玉笑道:“那市卖的胭脂都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渣滓,配了花露蒸叠而成的。只用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手心里,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手心里的就够打颊腮了。”

平儿依言妆饰,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宝玉又将盆内的一枝并蒂秋蕙用竹剪刀撷了下来,与他簪在鬓上。

他想,如果电视剧的化妆采用现代流行的化妆术,势必失去它应有的民族风格,一看就像现代人穿着古人服饰做戏。一旦妆容就让观众出戏,其他环节再完美也不会是成功的作品。

红楼梦里男男女女的妆面,要呈现出演员们仿佛是用当时的化妆技巧和化妆品画出的妆容,不可出现明显的现代化妆手法的痕迹,所以什么假睫毛、睫毛膏、粗眼线之类的东西,是一概没有的。

最终《红楼梦》妆容风格的设计确定为:以明代人物造型为基础,吸收历代服饰、化妆、发型之美。

在基本原则确定之后,杨树云给每个主要人物做人物卡片,上面写满了书中对人物外貌特征的描写和他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再一一对应给每个人物画造型草图,最后才给演员试妆。

最大的难题,一是黛玉的眉形,二是王熙凤的眉眼。

原著中“似蹙非蹙罥烟眉”是黛玉的最大特点,可是谁也说不好似蹙非蹙罥烟眉到底是个什么眉形,定妆时杨树云用眉镊去修陈晓旭的眉型,渐渐地出现了一种前高后低的八字眉。晓旭惊叫起来:“我不喜欢倒八字眉!这让我怎么见人?”

杨树云只好耐心向她解释自己的研究成果:“罥”即挂也,“烟眉”是说眉毛像中国水墨山水画中飘挂在山腰的青烟,这里说出了眉的色彩。

古代描述这种浅淡的眉型,还有一种叫远山眉。《西京杂记》中记载:卓文君的眉淡而曲,望之如远山,号“远山眉”。黛玉“身体又极怯弱”,清淡的眉是符合她生理特征的。

再加上黛玉平日多愁善感,清代画家改琦就有别于“千人一面”的画匠,为她画了一对“愁眉”。有关“愁眉”的记载见《后汉书》:梁冀之妻孙寿,创新妆巧样,改惊翠眉为愁眉。白居易的“双眉画作八字低”更见其形。

△改琦所绘黛玉,▽放大一些可以看到这一双倒八字形的愁眉

乖乖,就一个林妹妹的眉形,化妆师就有那么多研究,除了我举的那几本书之外,还外加考证了《红楼梦图咏》、《杨太真外传》、《庄子》等,才最终确定了林黛玉的眉毛该怎么画,晓旭也在杨树云解释后,欣然接受了这个造型。

再对比一下画了粗眉的陈晓旭,细而淡的倒八字眉一下子将林黛玉“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的仙气展现出来了,简直神来之笔!

王熙凤则是难题中的难题,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有许多特点:她是“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体态风流的少妇,有“丹唇未启笑先闻”无拘无束略嫌放肆的笑态,她那“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才是她外部性格特征的点睛之笔。

这样一个狠辣中带着轻佻的厉害角色,和其他姑娘们的妆容设计完全不是一回事,该怎么化妆才能体现王熙凤的人物特色呢?

杨树云分别从现代和古代找到了灵感,黄宗英电影《乌鸦与麻雀》里侯太太有一对弧度很大很夸张的眉型,极有“奸妃”的特色。

还有沈从文先生曾经指着《雍正十二美人》其中第七个美人的画像对杨树云说:“此人很像王熙凤,你看她的眉毛上挑,面相精明厉害。”确实,在《雍正十二美人》中,?她的眉毛很特别,是唯一一个上挑的。

一般来说,身份高贵的女性看待旁人,从来都是抬首下视,表现出高人一等的架势。比如电影《狄仁杰》里的武则天,高挑的蛾眉就给人以十足的权威感。

从美学上讲,加大眉眼之间距离,足以表现女性的高贵与矜持;加大眉的高挑弧度,还能表现女性的轻佻与妖媚。

这还不够,杨树云再用邓婕鬓角两边的头发编成小辫儿,往后拉吊于头顶,隐藏在头发底下,将她的眼角眉梢高高吊起,自带俾睨众生的气势,只是苦了演员受罪了。

邓婕还算是好的,扮演贾母的李婷老师才是最辛苦的,她来剧组本来是扮演水月庵姑子静虚一角。由于种种原因,原来贾母的预选人都不合适,王扶林导演就让杨树云给李婷试一下妆。李婷很自谦,说自己长得又黑又胖又不漂亮。王导对杨树云说:“她的戏很好。用你的化装手段使她的外型接近贾母,我就用她!”

黑可以通过粉底和粉饼解决,衰老下垂的眉眼才是大事,杨树云用眉镊把她的眉毛修成唐代《十眉图》中如下弦之月的“却月眉”,用绢纱贴去下垂的眼皮,使其成为与两弯眉型对称的喜眼。形象虽然出来了,但还不够理想,只能用拉吊的办法解决最后的难关,用前额及两鬓的头发各梳两条小辫,分别拉吊于头顶,松弛的皮肤绷紧了,透出了白、润、细、嫩的质感,眉眼的拉长,更赋予古代贵妇的神韵。

△杨树云给李婷老师试妆

所以李婷老师从头到尾都是要绷着皮肤和眼眉演戏的,对京剧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勒头吊眉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了,几个小时下来就头痛欲裂,而李婷老师就这样坚持演了三年。

说回开始陈晓旭小烟熏的那张图,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张照片是一九八七年中央电视台“中秋月正圆红楼梦晚会”上杨树云给晓旭画的晚会妆容,看起来和电视剧《红楼梦》的化妆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个妆容,是杨树云与晓旭的约定。

在一九八四年拍《红楼梦》时,中国的化妆技术才刚刚起步,港台电视剧和综艺晚会的妆对所有人的冲击都很大,有一些演员特别喜欢这种港台味的妆,拍戏时偷偷改杨树云化好的妆。

△同样是妾室,粗俗的赵姨娘、奸狡的秋桐、轻浮的宝蟾和憨直的香菱的妆容风格就截然不同。

当时很少有商店能买得到睫毛膏,只有友谊商店和一些大的饭店有卖,质量还不是很好。有个别演员从前门饭店买了一只,趁大家不注意时把睫毛膏涂上。

《红楼梦》的哭戏较多,一些劣质的睫毛膏不防水,哭起来妆被它毁得一塌糊涂,气得王导马上召集演员队开会,李婷老师是年轻演员的表演教员,遇到这种情况她首当其冲,对那些事儿多的女演员说:“大杨老师每天四五点钟起来给你们化妆,画得那么好看,你们一点不尊重总体设计和大杨老师的辛苦劳动,挺好的妆涂上劣质的睫毛膏,一哭,流下来都是鳄鱼的眼泪(黑汤)!”

这一流“黑汤”不要紧,杨树云再给她们修妆,等于重新化妆。黑汤流下来,得把整个底妆卸掉,重新打底,这就要浪费很多时间,给剧组每天的拍摄计划带来很大麻烦。

当时杨树云跟陈晓旭说:“晓旭你放心,你喜欢的这种妆我也可以画,等将来有机会我一定给你画一次这样的妆。”那次晚会的妆容,就是杨树云实践自己承诺的结果。

但是杨树云也不是完全用古代的化妆技巧去给演员们化妆,他说过自己的古装影视剧的造型设计理念,经验有三:一是有考证;二是不拘于考证;三是还要考虑今天人们的审美。

一九八二年,杨树云去了一趟法国和意大利,见识了很多时尚的化妆品。在法国一家阿拉伯人开的卖处理品的商店买了一批比较廉价的,全部带了回来,里面就有蜜丝佛陀的十二色粉条。

当时陈晓旭特别爱吃,杨树云说晓旭别再吃了,胖了就不好看了。她说杨老师没关系,我知道你有橄榄色。晓旭说的橄榄色,是指橄榄绿的蜜丝佛陀粉条,用来收敛下颚、眉眼的转折部分,上镜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晓旭有几张定妆照显得面部有些浮肿,不够立体,其实就是没有用修容粉条的结果,来几张大家体会下修容的鬼斧神工:

还有一次杨树云在意大利的斯卡拉大剧院的演员化装间参观,临走时,斯卡拉大剧院的化妆师说,这里所有的东西您都可以选用并且可以带走。他盛情难却,挑了几款化妆品,却不知道这些是做什么用的——感觉像口红,都是小拇指细的包装,推出来是银灰、淡绿,还有铁锈红等颜色,发现用手指晕染开很细腻,便拿来当眼影膏给红楼梦的演员们用。

例如在宝黛读西厢、黛玉葬花、勇晴雯病补雀金裘等戏,演员眼皮上都使用了眼影,效果并不突兀。

在这样的剧组氛围和创作理念之下,黛玉是绝对不会因为“现在流行这个!”,就画着粗平眉和小烟熏出现的。

而在如今这个将黛玉之死拍成马拉之死,宝钗组冠军被定为演黛玉最后又演王熙凤的时代,我们又何必明知故问为何87版红楼梦是无可取代的经典呢?

△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都顶着铜钱头,妆容完全一致,人物性格特点从哪里能展现出来?更别提服饰完全乱来,薛宝钗那种藏拙的人永远穿着半新不旧的衣服,绝对不会挑扎眼的颜色去穿。如果这是一部原创的剧,我不说什么,有原著,就请尊重原著来OK?就凭这,新红楼在我这里永远翻不了身。

如果87版红楼梦像新红楼梦这么拍,它在当时就不可能被观众认可,谁还记得那版明星云集的电影版红楼了?时代是会自带滤镜,可是大家别忘了,时代会先淘汰掉渣滓,才能留下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供后人反复回味。

参考资料:

装点《红楼梦》杨树云著 东方出版社 2012年版《1987 我们的红楼梦》欧阳奋强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7年版

  • 相关信息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19344794 47944881 48812713 27134147 41472054 20543829 38293528 35284801 48014944 49444912 49120312 87 16702676 26763405 34053546 35462725 27253660 36601941 19414610 46103013'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472627) and MATCH(title) AGAINST('19344794 47944881 48812713 27134147 41472054 20543829 38293528 35284801 48014944 49444912 49120312 87 16702676 26763405 34053546 35462725 27253660 36601941 19414610 46103013'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10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