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辰八字

洪武大帝朱元璋,如何缔造鲜花着锦的大明盛世?

发布者:游客网友2022-04-05 13:46:53娱乐73次

 

编者按:

若问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是谁,许多人想都不用想,定会答道朱元璋。

对于明太祖朱元璋,抨击谩骂的有,歌颂赞美的也有,但是无论是批评者还是拥护者都承认他的手段强硬如铁。

关于明太祖的一些争议,如封藩王、杀功臣等,本文暂且不谈。

然而,一些人认为明太祖朱元璋文化水平很低,他的一些政策阻碍了中国当时经济文化的发展,明朝相比宋朝在经济上是一次严重的大倒退,而最根本原因则是由于朱元璋的小农思想导致的,如果沿用宋朝制度中国就会完全不一样。

这些看法有道理吗?朱元璋的政策是否真的和他的出身有关呢?

作者|历史最美作者团队-双尾猫

字数:2833,阅读时间:约5分钟

01 劫后江山

我们看看当时的时代背景,看看明朝刚建立当时的社会是何等模样?

元朝中后期水患严重,不得不修黄河,但由于行政效率低下,矛盾进一步激化。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征发15万人修治黄河,并派兵2万沿河镇压。结果,同年红巾军起义即爆发,从1351年到1368年十余年间的元末农民战争,令山河满目疮痍。

因为天灾人祸,导致当时不少地区多是无人之地,洛阳和开封这样曾经的大城市人口不足两万,有的地方“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有的地方“积骸成丘,居民鲜少”。

▲山西洪洞大槐树

著名的大槐树移民就发生在那个时期,明朝当时基本就是一穷二白,稳定人口恢复生产才是第一位的。

重新移民巩固边防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轻松,对于荒地的开垦得有足够的人口、农具、耕牛、还有好的政策。组建大量卫所和民屯去巩固边防是必要的;当时卫所和民屯对人口管控极为严格,但是不严格控制基本上就是徒劳无功。虽然元朝版图很大,但是西南地区不少土司连听调不听宣都做不到。典型的像是麓川,和一个独立的政权没有区别了。

当时北元残余势力还在,西南土司还有较强的独立性。所以如果不设立卫所和民屯,如何守卫北方,如何消化西南云贵地区?若非明太祖朱元璋的铁腕,明朝的版图并不会比北宋大多少。

凡移民垦田的,都由朝廷给予耕牛、种子和路费,还免去赋税三年。虽然移民带有强制性,但是对经济恢复的推动是显而易见的。

有人便认为,为何不大力发展商业?但是,连饭都吃不饱做什么生意,和谁做生意,去做什么生意?当时的山河大地,就是这样惨淡凄凉!

▲麓川王朝版图

何况,洪武北伐还有对西南扩张本身也需要钱粮,但当时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经过大规模战争。那么,钱粮如何保证呢?正是上面说到的屯田,既保证军事扩张,又不影响粮食供应。

02 经济成果

关于洪武年间的经济恢复,数据不会欺骗你我。

洪武元年到十三年,垦田数目逐年增加,十三年中增加的垦田数字为一百八十三万三千一百七十一顷。到了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明朝已经有民户达1605万户,在册人口6054万口,耕地面积达850万顷(一说450万顷)。

再看北宋的数据,北宋继承后周,中原好说歹说有后周那十年的休养生息,但是恢复得如何呢?

至道二年(996年),太常博士、直史馆陈靖上言:

“先王之欲厚生民,莫先于积谷而务农,盐铁榷酤斯为末矣。按天下土田,除江淮、湖湘、两浙、陇蜀、河东诸路地里敻远,虽加劝督,未遽获利。今京畿周环二十三州,幅员数千里,地之垦者十才二三,税之入者又十无五、六。复有匿里舍而称逃亡,弃耕农而事游惰,赋额岁减,国用不充。

也就是说经过将近四十年岁月,北方地区仍然没有从五代战乱中恢复过来。

苏辙《御试制策》载:

当今自楚之北,至于唐、邓、汝、颍、陈、蔡、许、洛之间,平田万里,农夫逃散,不生五谷,荆棘布野。

这样来看宋朝经济完全恢复,已到宋真宗后期了。

再看田赋粮收入:洪武14年(1381年)为2610.5万石,至洪武26年(1393年)达到3278.98万石。

而宋朝又如何?

凡岁赋,谷以石计,钱以缗计,帛以匹计,金银、丝绵以两计,藁秸、薪蒸以围计,他物各以其数计。至道末,总七千八十九万三千。

其中,谷物收入3170万石,而明朝的石要比宋朝大。且,在赋税税率上明朝要低于北宋。故,洪武年间,粮食收入已经超过了北宋真宗初年。

因宋代按土地面积定额征税,一般亩收一石的土地年纳一斗,江南等地每亩年纳三斗,若是军屯民屯更高。在地租上,明朝民屯或者军屯一亩地地租也不过三斗,普通民田更低。

商税上,明朝剥削更加之轻,“凡商税,三十税一,过取者以违令论”、“田器等物不得征税”。

▲洪武大帝

明太祖曾经建立库房为商人保存货物,以此使商人免除牙侩的剥削。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下令裁撤364处税课司局,并规定“军民嫁娶丧祭之物,舟车丝布之类皆勿税”。明太祖还以粮食换取盐引,既巩固国防又促进经济发展。

在宋朝不少商品是专卖的,尤其是食盐专卖,北宋末年达到四千万贯;盐以外茶叶和酒的专卖同样获利甚丰,南宋时期都在一千万贯上下。另一个比较大的品种是杂税,尤以南宋为最:绍兴三十年,光“经总制钱”就有二千万贯。当时宋朝除了两税之外,还有丁钱与徭役,以及名目繁多的田赋附加税,主要的有头子钱、义仓税、农器税、牛革筋角税、进际税、蚕盐钱、曲引钱、市例钱等等。

我等再看看宋朝的收税比例,《宋史·食货志》明确记载:

凡州县皆置务,关镇亦或有之,大则专置官监临,小则令、佐兼领,诸州仍令都监、监押同掌。行者赍货,谓之‘过税’,每千钱算二十;居者市鬻,谓之‘住税’,每千钱算三十。

可以看出,明朝商税低于宋朝。虽然明太祖坚持农业本位,但商人生存反比宋朝轻松很多。

03 整顿吏治

大明太祖皇帝的执政措施里面中,比较具有争议的一项就是针对吏治的严格整顿,洪武四大案,可谓杀得人头滚滚。

▲青田先生刘基塑像

但我们可以看看刘基的话:

宋元以来,宽纵日久,当使纪纲振肃,而后惠政可施也。

在元朝吏治腐败是触目惊心的,我们可以看一些记录:

所属始参曰拜见钱,无事白要曰撒花钱,逢节曰追节钱, 生辰曰生日钱,管事而索曰常例钱,送迎曰人情钱,勾追曰赍发钱,论诉曰公事钱。觅得钱多曰得手,除得州美曰好地分,补得职近曰好窠窟。

甚至连肃政廉访官吏也是“所至州县,各带库子检钞称银,殆同市道”。可想而知,当时的吏治腐败到何等程度。而且元朝和宋朝一样吏强官弱,一些小吏甚至把长官比作牲口。正因为这种低效腐朽的吏治情况,才让百姓饿殍遍野,民不聊生,最终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元末农民起义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整顿吏治过程存在手段粗暴的问题,但是就当时的环境而言,不用子产般的猛政,又哪有更好的办法?

▲《子产论政宽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正是因为吏治的整顿,战乱地区的经济恢复速度才得以提升。洪武盛世不是下馆子吃饭,是靠贪官污吏的鲜血和骸骨献祭出来的。

朱元璋不是圣人,也无法彻底预见几十年以后的事。但是在劫后江山之中,他制定的政策在很短时间内,使大明从一个起家于江淮的武装集团,变成一个牢固掌控全国的强大王朝。

本文系历史最美原创稿件。主编枪君,作者双尾猫。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猜你喜欢:用出生年查询五行

  • 相关信息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26734668 46682083 20832159 21595476 54765210 52107216 72160312 03124071 40712646 26462162 21625276 52764742 47422708 27085537 55372985 29852136 21362083 20833587 35874202 42024232 42320331'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472643) and MATCH(title) AGAINST('26734668 46682083 20832159 21595476 54765210 52107216 72160312 03124071 40712646 26462162 21625276 52764742 47422708 27085537 55372985 29852136 21362083 20833587 35874202 42024232 42320331'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10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