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刺骨,大雪纷扬,现在的朱元璋既可以在碾房磨道蜷缩一宿,也可以找到好心的老人收留他住上个三五天。朱元璋知道哪些人乐于布施斋饭,也看得出哪些面孔存着恶意。
朱元璋穿上破烂的窄衣短袖为人家劈柴挑水,由此来换得三升两斗;他又常常穿起袈裟,在暮色苍茫中投奔禅院,并哄得大小沙弥欢天喜地。随着朱元璋的逐渐长大,他的意志也变得更加坚强了。
艰苦流浪的生活,单靠乞讨难以维持生计。为了生存,朱元璋也常常会给别人干苦力。他长期营养不良,难免也会出现体力不支的时候。这一天,朱元璋来到了庐州地面,这时,从近旁岔道上走过来两个道士,他们相互问候之后便一路同行了。天色渐渐黑了下来,三个人便一同在村边的土地庙休息。
好心人救助
躺下不久后,朱元璋忽然觉得寒冷逼人,浑身滚烫让他不知所措,紧接着,朱元璋便不由自主地说起了胡话。幸亏两个道士悉心地照顾他,弄了柴草烤暖屋子,用庙里的铜香炉烧了口热水,还把自己身上的外衣脱下来给朱元璋盖上。
第二天,他们又分头去化斋哀求,一些好心的老人送了些姜汤和热水给他们,这才使朱元璋转危为安。之后,他们又扶着朱元璋前行。在一座寺庙里安顿下来,最后终于帮他渡过了这场灾难。这也真是朱元璋命不该绝呀。在化缘的过程中,朱元璋更加直观地看到了元朝统治者给民众带来的苦难。在面对那些贫苦的农民和富足的地主时,朱元璋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社会分配的不合理。
几年的游历生活,还使朱元璋渐渐熟悉了淮西、豫东一带的风土人情、地势关卡,这为他以后的起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化缘中朱元璋还结识了许多朋友,这对朱元璋日后的事业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
朱元璋与两个道士分别后便一路向西走去,当他到达庐州府的六安州时,已经是初夏。当朱元璋从一个穿着长衫的儒者模样的老人身旁走过时,只见老人汗流浃背,原来老人的身上还背着一个箱子,因此他走起路来显得很吃力。于是,朱元璋便停下了脚步,帮着老人背起了箱子,老人十分高兴。
二人走到一棵大槐树下休息,老人仔细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好心的小伙子,他问了朱元璋的生辰八字后沉吟了一阵。然后,老人严肃地说道:“我看过的人很多,可是,相和命都无法与你相比,你要善自珍重啊!”听到老人这样说,朱元璋脸上掠过了一丝苦笑。后来,老人又告诉他,此次出行往西北方向走更加有利。朱元璋借老人的吉言,乖乖地听从了他的指引。
在此后的3年中,朱元璋几乎踏遍了河南南部的山山水水。3年的乞讨生活让朱元璋学会了很多,他会为了一碗羹汤而去不断地揣摩别人的心理,从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也就是经过长时间的揣测,朱元璋练就了敏锐的目光以及善于洞察人们心理的能力。
得菜饼 巧遇汤和
当朱元璋来到一户人家进行乞讨时,一个妇人探出头来,脸上充满了对朱元璋的怜悯。这人世间苦命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他的年纪还这么小,我的苦与他比..…妇人痛苦地想着。其实,这个妇人也是个穷苦的人。朱元璋从妇人那怜悯的脸上已经得到了莫大的安慰,这时,妇人走了出来,她专注地望着朱元璋的那个斋碗,随着她的手勇敢向前,一块菜饼便落进了小和尚的斋碗里。然后,妇人便猛然转过身冲回了屋中。
原来,这块菜饼便是妇人家的全部存粮了,是她强忍了一日的饥饿,留下来准备给儿子吃的。可是妇人还是给了素不相识的小和尚朱元璋,她同情这个弱小的孩子,因此,不得不说妇人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朱元璋是个聪明的人,他早已经从妇人那充满怜悯的脸和凄然的叹息声里,明白了这块菜饼对妇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这时,朱元璋感到有人来到了他的面前,而且正在瞅着他的斋碗,不由得一惊,他猛地抬起头来,双手将斋碗拢在胸前。原来是一位身材高大、有一张厚实的脸的男子,正强打精神地望着朱元璋斋碗里的菜饼,就像当初自己刚出来化缘时一般,朱元璋从他那不好意思的脸上看出了他心里的厚道。
朱元璋看着眼前的男子,好像有些熟悉,说道:“汤和!你是汤和吗?”朱元璋想起了他的名字。
“是的。”汤和似乎也想起了朱元璋,他的眼睛湿润了,是那种见到亲人般的感动。汤和突然感觉到眼睛有些蒙眬,他已经3天都没有吃东西了。汤和不愧是个男子汉,即使自己已经饿得快不行了,他也不愿意因为自己而去伤害别人,只见汤和的眼神毅然离开了朱元璋斋碗里的那块菜饼。
朱元璋知道汤和是多么渴求这块饼,但即使是这样他也不会主动争抢这块饼。汤和是个有骨气的同乡,这种人不会为自保去掠夺不义之财。朱元璋想着,随即撕下了一半菜饼塞进了汤和的手里。汤和在推让中感觉到了朱元璋的诚意,便接下了这半块菜饼。吃完菜饼后,汤和立即感觉到了生命的复苏,他打心里佩服这个比自己小的老乡。
尝尽心酸 独自思索
当朱元璋与汤和分开后,朱元璋一鼓作气爬上了山顶,他在山顶上翘首眺望着远方,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家。那是一个他曾经拥有过欢乐与亲情的地方,想着这些,朱元璋的眼睛已经被泪水占据了。
几年来的流浪生活,使朱元璋尝尽了人世间的辛酸,也看到了各地百姓的困苦。到处是衣衫褴褛,到处是面色如土,到处是成群结队的逃难人群。此刻的穷苦百姓们,便把满腹的希望寄予在了佛祖、菩萨的保佑上。朱元璋在化缘的这几年时间里,他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喜欢在山顶上独坐远眺,静静地思考着曾经耳闻目睹的一切,分析着所经历的人情世故,这成了朱元璋的一个习惯。朱元璋在逃难的人群中寻觅着可以填饱肚子的食物,这实在是一件天大的难事。好在他已经过了几年的乞讨生活,现在的他就是饿个一两天,也是没关系的。
朱元璋举目四望,想找一处能够栖身安睡的地方,睡下了也就可以暂时不用去为饥饿烦恼
了。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是非常地疲倦了,他又累又饿已经走不动了。可是,朱元璋一直在硬撑着,一直在向前走着,他跟着逃难的饥民,一直走到了半夜。
朱元璋终于支撑不住了,他倒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