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辰八字

鲁智深“遇林而起”,说的是朱元璋,还是黑衣宰相姚广孝_

发布者:游客网友2022-04-11 01:52:46娱乐123次

 

智真长老因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便修书一封,把花和尚介绍了东京大相国寺。临行之时,智真长老赠送了四句偈子:“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遇江而止”。

这四句偈子“预言”了花和尚鲁智深在《水浒传》中的故事,这个深受读者喜爱的人物,就是按照这四句偈子演绎好汉传奇的。但是,历代读者都没有搞清楚智真长老四句偈子的寓意,续书《征四寇》还塑造了一个假智真,完全不懂原著深意,重新编了一则偈子,把鲁智深写死了。

其实,智真长老这则佛门偈子不是写给“花和是鲁智深”的,而是施耐庵写给大明王朝的。这其中,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本文不多讲别的,单道“遇林而起”。

遇林而起,鲁智深遇到了林冲?

《水浒传》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中写道,鲁智深在大相国寺菜园子里拔掉了一颗柳树,林冲随即出现。

书中说,鲁智深之所以拔掉那颗大柳树,是因为这颗树上有一个老鸦窝,一只老鸦在树上聒噪。鲁智深烦躁,便将柳树连根拔掉。这个情节,其实就是“遇林而起”,隐藏了明朝的两段历史。怎么讲?

鲁智深因为在沧州道上救了林冲,反被林冲出卖,高俅因此要奈何于他。多亏泼皮张三、李四得到了消息,鲁智深才逃过一劫,经由大树十字坡上了二龙山。二龙山有宝珠寺,鲁智深做了住持方丈,岂不是“遇山而富”?

花和尚之所以能够占据二龙山,林冲的徒弟起到了关键作用,虽然林冲本人没到,但鲁智深致富,也是“遇林而起”。林冲的徒弟是“操刀鬼曹正”,这五个字中,隐藏着曹操。因此,那只聒噪的老鸦就与曹操的《短歌行》有关了。

《三国演义》中说,曹丞相横槊赋诗,慷慨激昂,而扬州刺史刘馥却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此大不利之言也。”《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就是因为“此大不利之言”也。老鸦,就是乌鹊,鲁智深将柳树连根拔掉,老鸦便“无枝可依”了。

柳,出自《史记·天官书》:“柳为鸟注,主木草。”,太史公说的是“柳宿”。柳宿为二十八宿之南方第三宿,居朱雀之嘴,其状如柳叶,五行属土,象形为獐,故又称柳土獐。史家庄有二三百株大柳树,其实就是施耐庵预言明朝二三百年国祚。

在“乌鹊南飞”之前,则是“月明星稀”,隐藏的就是“明”。所以,林冲出场时,施耐庵便把他写成了“燕王”。

林冲的形象,与老鸦一样,也是出自《三国演义》:“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这段描写,读者们便认为林冲是“小张飞”。其实,施耐庵只是借用了燕人张翼德的“燕”字。

林冲是去岳庙烧香的,岳庙,在这里指的是“岳王庙”,明刻本容与堂本《水浒传》影印本为证,原著就是“岳庙”而不是“嶽庙”。施耐庵以灯谜解带格隐去了“王”字,林冲实则隐喻的是“燕王”。

鲁智深遇燕王而“遇林而起”,难道说北宋时期的人物穿越到了明朝?

遇江而止,施耐庵以北宋事隐写明朝秘史

《水浒传》“引首”中,施耐庵以神仙开篇,写了一个“霹雳大仙”。书中这样描述这位大仙降世:“这朝圣人出世,红光满天,异香经宿不散。乃是上界霹雳大仙下降。英雄勇猛,智量宽洪。”

这段描写,首先出自《宋史·太祖本纪》,赵匡胤出世的时候,就是这番景象,因而,他小名叫做香孩儿。但是,赵匡胤的谥号是“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不是“太祖武德皇帝”。这其中,就有蹊跷了。

因为《水浒传》是隐写明朝秘史的,我便查阅了施耐庵能够看到的资料《明实录·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惊奇地发现,原来施耐庵是以宋太祖隐藏着明太祖。《明实录》中,这样记载朱洪武的出世:

母太后陈氏,生四子,上其季也,方在娠时,太后常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取白药一丸臵太后掌中,有光起,视之渐长,黄冠曰:此美物可食,太后吞之觉,以告仁祖,口尚有香气。明日,上生,红光满室。……自后,夜数有光,邻里遥见,惊以为火,皆奔救,至则无有,人咸异之。

朱洪武谥号是“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这两个皇帝被混为一体,“太祖武德皇帝”这个虚构的谥号犹如牛头马面,是宋太祖、明太祖的合成。

朱洪武的母亲是在舍南麦场遇到神仙,然后生下了霹雳大仙。所以,“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这回书中,便第一次写到了“打麦场”,还重复了一次。到了“花和尚大闹桃花村”时,又一次写到了“打麦场”。而且,王进、李忠都把马匹拴在了打麦场边的柳树上。

宋江前往江州充军,路过揭阳镇时,到穆弘家投宿,书中再次写到了打麦场。《水浒传》不是写明朝的事,又如何解释这些与朱元璋有关的符码呢?

所以,在描写伏魔之殿大门,以及宋江江州装疯等等情节中,都出现了“朱重八”的明确隐写。而且,一些好汉的名字、长相,也暗藏了“重八”。李逵杀四虎故事中,出现了“泗州大圣祠”,写的就是泗州出来的“大明太祖圣神”朱洪武。

施耐庵写的就是明朝的事,而且,隐藏的是靖难之役,这是确信无疑的。然而,很多朋友向我提出疑问,施耐庵死于洪武三年,难道能够穿越到靖难之役之后?但凡这样的跟帖评论,我都不厌其烦地予以解答:死于洪武三年的施耐庵是民国时期袁吉人伪造的,造假者水平拙劣,竟然把“施耐庵”弄成了清朝人。其实,《水浒传》的作者肯定活到了朱棣迁都之后。假如还有朋友在本文评论区提出有关施耐庵的质疑,我同样予以详细的回复。

《水浒传》不仅隐藏了明朝秘史,还预言明朝将亡于“水”。梁山大聚义时,霹雳大仙化作一只大金盘出现在西北乾方(黄冠道人来的方向),然后化作一团火块(北宋火德王运),钻进了正南地下。

这只大金盘出自赵匡胤的《咏日》诗:“须臾降下大金盘,赶散残星与明月”,施耐庵预言,明朝将如北宋那样为“金”所灭。这就是“水浒”、“水泊梁山”的深刻寓意,火为水所熄灭,也就是“遇江而止”。清,原本是后金,从西北而来,“明月”就此被赶散。

既然《水浒传》写的是明朝的事,鲁智深“遇林而起”又是怎么回事呢?

朱洪武“遇林而起”,建立大明王朝

《明实录》中说,朱元璋小时候经常得病,其父朱世珍(仁宗)便将他抱到佛门寺庙中解灾。但是,寺庙里早就没了和尚,只得又把小重八抱了回来。刚到家门口,便看见东檐下有一个老和尚。这个老僧见了朱世珍父子,说了一个字“来”,朱世珍便走近前去。老和尚以手摸了摸朱重八的头,第二天,果然病好了。

后来,朱重八又得病,朱世珍想起此前的奇遇,便想把老四“俾从释氏”,也就是让朱元璋出家为僧。但是,寺庙里已经没有和尚,这件事就没有办成。为此,“徙居钟离之西乡,后迁太平乡之孤庄村”。

《水浒传》中以“天下太平”开篇,“三打祝家庄”故事中,又有一位钟离老人,都是说的朱元璋“濠之钟离东乡人也”。三打祝家庄实则“三打朱家庄”,隐喻的就是靖难之役的最后一战。

朱元璋一家迁居太平乡,其长子朱标则是出生在太平商人陈迪的家中。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寓意,假如朱标不死,恐怕就没有靖难之役,那就是“天下太平无事日”了。

从《明实录》的记载看,朱元璋与佛门极有渊源,后来,还去了皇觉寺。他的父亲认为他有佛缘,要让他出家,出家未果,便迁到了太平乡孤庄村,这不就是“天孤星”吗?智真,朱世珍,原来,施耐庵竟然如此之高明。

朱元璋在皇觉寺中做了五十天和尚,时兵荒马乱,皇觉寺犹如《水浒传》中的瓦罐寺那样,“寺僧以食不给”,便遣散了僧众。朱元璋四处游历,在合肥时患了寒热病。幸亏遇到了两个紫衣人,夹着他西行。三人走了几天,来到一座佛塔下。两个紫衣人便要告辞,说请朱元璋在这里等他们三天。

三天后,两个紫衣人没来,朱元璋的病却好了。朱元璋心中感到十分诧异,便不再等紫衣人,独自西行。来到六安,朱元璋遇到了一个背着书箱的老儒生。朱元璋怜惜老者,便要帮他背书箱,老者婉拒。两人同行至朱砂镇,在一棵槐树下休息。老者说,我会星历,给你算个命吧。朱元璋报了生辰八字,老者默算了一番,说你是大贵之命,利往西北,不宜东南。

于是,朱元璋按照老者的指引,遇到了郭子兴。

这段神话,也是洗稿于《宋史·太祖本纪》,说赵匡胤曾经遇到一个会先天神数的老和尚,指引他往北方去。赵匡胤按照老僧的指引,带着老僧馈赠的盘缠,来到北方,遇见了后周太祖郭威,于是发迹。

而《明实录》中,那个老儒生是在槐树下指引朱元璋的,岂不就是《水浒传》中的“遇林而起”?

朱元璋投奔郭子兴,深得重用,不仅得了朱元璋(字国瑞)这个正式的名字,还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氏为妻。其赖以打天下的文臣武将,都是在郭子兴手下积累的本钱。因此,朱元璋早就把自己比作宋太祖,都是在深通先天神数之人指引下,“遇郭而兴”。

然而,郭威不过是小明王韩林儿手下的元帅。朱元璋后来溺死小明王,以“明”字建立了大明王朝。韩山童自称是宋徽宗的八世孙,朱元璋以《宋史·太祖本纪》写《明实录》,岂不是韩林儿的祖宗?这是朱元璋效仿宋太祖火德运,以宋太祖自喻的根源所在,无非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天命”正统而已。

这才是《水浒传》中真正的“遇林而起”。朱元璋以“明”为国号,岂不就是大明王朝“遇林而起”?因而,《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故事,总离不开“林”。

道衍献投名状,黑衣宰相遇林而起

《水浒传》主写的不是朱元璋,而是燕王朱棣,隐藏的是靖难之役的秘史。那么,施耐庵又是如何把朱元璋的“遇林而起”嫁接到了燕王头上呢?

施耐庵之后的《明史·姚广孝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洪武十五年(1382年)时,孝慈高皇后,也就是马皇后去世,朱洪武诏令有道僧人侍奉诸王子念经祈福。僧人中有一个法号道衍的,暗中结交燕王,给他献了投名状。

这份投名状在《水浒传》中是以王伦来暗喻的,所以,林冲上梁山时,王寨主就要林教头献一个投名状。“白衣秀士王伦”,这个人名与绰号也如曹正那样,隐藏了玄机,这个玄机就是“皇”字。当年,道衍和尚就是给朱棣献了一顶白帽,暗示他可以做皇帝。于是,燕王便将道衍带到了北平。建文元年(1399年),道衍和尚推动了靖难之役,帮助燕王做了皇帝。

林冲隐喻的是燕王,“林”就是朱棣的辈分,是朱元璋确定的皇室辈分“金木水火土”中的“木”。

洪武十五年,是农历壬戌年,属狗,《水浒传》中的“狗”,都是指的这一年。宋徽宗生于1082年,属狗,鲁达拳打镇关西时,骂郑屠是“狗一般的人”,骂的是真正的镇关西童贯。这段故事,隐写的是北宋与金国的海上之盟,郑屠杀猪卖肉,象征宋徽宗、童贯出卖祖业,赵匡胤、赵光义兄弟都属猪。

武松在孔家庄醉打孔亮,然后被一只黄狗狂吠而狼狈不堪。随之,孔明带着几十个人,举着白棍追打武松,又把武松绑在“大柳树”上以藤条抽打。这段故事,写的就是黑衣宰相“遇林而起”,黄狗就是指的壬戌年,孔家庄的人都举着木把白棍,那就是诸皇子(木字辈)手中的哭丧棒。

鲁智深、武松、曹正,这三个二龙山的徒弟组合起来,就是全信息的黑衣宰相姚广孝。

姚广孝,是朱棣做皇帝后令道衍还俗而起的官名。道衍,字独暗,号独庵老人,因帮助朱棣谋朝篡位而为天下所不容,又作《道余录》诋毁儒教,竟然连他的姐姐都不让他进家门——这又是一个“天孤星”。

道衍曾经拜深通先天神数的道士席应真为师,学习阴阳术,是个亦佛亦道的“花和尚”。五台山长老智真的“真”,当出自席应真之“真”。道衍、席应真是同辈人,所以,智深、智真是师兄弟,续书中的智真一见鲁智深,开口便叫他“徒弟”,简直就是胡言乱语。

智真以四句偈子预言鲁智深的故事,席应真却说道衍“嗜杀如刘秉忠者流”,预言他也是个和尚宰相。

道衍“目三角”、“形如病虎”,就是景阳冈那只白额吊睛虎。而其“嗜杀如刘秉忠者流”,又是武松的个性,武松是“虎面行者”。《水浒传》中就有这样自己打自己的故事,施耐庵对道衍既抨击又有感念之情,对待这个历史人物有着十分复杂的情感。

道衍做了宰相(相当),上朝在龙庭,退朝居寺庙,就是鲁智深、武松、曹正他们占据二龙山,却在宝珠寺聚义的现实版。

武松的原型就是“汝优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财气,便要杀人”的童行,也就是从小带发修行的行者,这也是朱元璋与佛门的一段奇缘。

《水浒传》就是这样一部深藏着历史,率先向皇权制度开炮,引领明代思想启蒙的伟大著作,称之为世界第一名著毫不为过。

  • 相关信息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34195439 54394178 41780116 01165186 51863354 33542288 22883880 38800117 01170312 03124321 43212136 21364239 42395476 54765210 52107216 72160312 03122725 27254239 42392658 26585034 50345255 52554764'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474190) and MATCH(title) AGAINST('34195439 54394178 41780116 01165186 51863354 33542288 22883880 38800117 01170312 03124321 43212136 21364239 42395476 54765210 52107216 72160312 03122725 27254239 42392658 26585034 50345255 52554764'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10
  •  相关推荐: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