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史前文明时期,神灵下世降生为圣人伏羲氏,他创立了周易八卦,给人类奠定文明。
八卦由八个经卦组成,表示天地万物的八大象。每经卦都由三爻上下相叠来表示,分别为:乾 ☰、兑 ☱、离 ☲、震 ☳、巽 ☴、坎 ☵、艮 ☶、坤 ☷
将八经卦俩俩相叠,即将八象俩俩相合,一共有六十四种组合关系,这就生成了六十四象,成为《周易》。
周:是循环的意思,周而复始;易:是运动变化的意思。周易合起来就是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规律。
周易被称为无字的天书,因为周易原本是没有文字的。后来到了周文王时,他整理出前人与自身的占卜经验,将周易六十四卦每卦都写入了卦辞与爻辞,周易从此便有了文字说明。再到春秋未期,孔子晚年时又在周文王的基础上,编写了《易传》,用来解释《易经》。《易传》共十篇,分别为:《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又称为《十翼》。伏羲氏的六十四卦,加上周文王的卦辞、爻辞,再加上孔子的《易传》,就构成了现在我们所知的《易经》。
现在有一些人认为伏羲氏只创立了八卦,周易六十四卦是周文王推演出来的,这是错误的说法,周文王只是给周易整理出了卦辞、爻辞。
《淮南子·要略》中说:“八卦可以识吉凶,知祸福,伏羲氏将其俩俩相叠而成为六十四卦。”[1]这里说六十四卦是伏羲创立的。另外唐代孔颖达在《周易正义·序》中,也花了大量笔墨论述了六十四卦是伏羲氏所创立的,说得很在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
从古至今,解读《周易》的书多于牛毛,但目前尚没有一本解出《周易》真义的,因为很多东西对人来说都是天机,不允许凡人知道。
《周易·系辞上》说:“‘易’中包含太极之理,太极运转,生出阴阳两仪,两仪又生出四象,四象再发展演变生成八卦。”[2]
“象”越往高层(深层)提炼,越简炼,内涵与智慧越大;越往低层(表层)概括,展现就越繁杂,内涵与智慧越小。而高层的象与低层的象都是对应贯穿的,因为低层的象是高层的象层层生出来的,就像将古文层层翻译成白话文一样,所表达的是同一个思想,只是在不同层次中不同的展现。人与自然宇宙也能通过象而对应相通。
在宇宙极高层与物质极底层去提炼,那就提炼出了阴阳二大象,宇宙万物都包罗在这二象之中,都具备阴阳的属性。比如女为阴、男为阳;水为阴、山为阳;暗为阴、明为阳;北为阴、南为阳;水南为阴、水北为阳;山北为阴、山南为阳;地为阴、天为阳;下为阴、上为阳;右为阴、左为阳;静为阴、动为阳;柔为阴、刚为阳;消为阴、长为阳;冷为阴、热为阳;虚为阴、实为阳;未来为阴、过去为阳;内为阴、外为阳;偶为阴、奇为阳……
由阴阳二象所层层生出的四象、八象、六十四象等等,都包罗在这二象之中。现代科学所认识的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一百多种基本元素也都包罗在阴阳二象之中,都由阴阳所构成。甚至连人造的物品,如计算机语言等,也都逃不出阴阳二象。所以这二象非常大,在它们境界之下,无所不包,无物能逃,正如老子所讲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它们在物质底层形成了一张“天网”。
这二象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所以阴阳二象层层相生,生出四象、八象、六十四象……直至生出天地万物,这就是天地万物诞生的过程,也就是“易”的过程。由阴阳二象往物质表层发展,生成四象,四象之间的关系比阴阳二象的关系更复杂,内涵更小;再继续往世间表层演化,又生出八象(八卦)、六十四象……它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
若由阴阳二象往高层提炼,便到了太极层面。太:有最大、极致的意思;极:有终端、极限、尽头的意思。太极即终极、元点,意为宇宙万物的尽头,物质的终点。
阴阳二象到了太极这个终端,便相合为一体,形成无漏的大循环,一切物质都回归于这里,在这里交汇、循环,成为一个大结界,这里也是宇宙时空大循环的起点与终点。《系辞》中说,天下万事万物虽然过程中所走的路途不一样,但最终都归于同一出处、同一源头,也是指归于这里。
[1] 《淮南子·要略》中就说:“八卦可以识吉凶,知祸福矣,然而伏羲为之六十四变。”
[2] 《周易·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
奇人甲先生的个人部落格更加丰富多彩,及时,并且互动。建议大家把下面网址记下来跟朋友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