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秋,自然会联想到月亮、月亮里的嫦娥、吴刚和桂花酒。本期欣赏国画里的嫦娥。
中国画和西方绘画一样讲究文化意象,国画中的传统题材都有各自的文化符号。女子骑着马(或骆驼),在风雪中怀抱琵琶,这是昭君出塞。女子骑着马(或毛驴),身边有个满脸胡须的黑大汉,这是钟馗嫁妹。捧着桃子的仙女是麻姑献寿,举着花篮的仙女是天女散花,在空中摆出瑜伽姿势跳舞的是飞天。背景里有月亮的不一定是嫦娥(也可能是拜月的貂蝉),但奔着月亮飞、兔子作道具的那一定是嫦娥。
01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
白伯骅《嫦娥奔月》
白伯骅所画仕女造型写意而面若春花,而且都有点倒八字眉,林黛玉的“似蹙非蹙罥烟眉”大约就是这样吧。
广寒宫阙旧游时,鸾鹤天香卷桂旗。
曹逸如《广寒玉宫图》
昔窃不死药,奔空有嫦娥。
陈加逊《嫦娥奔月》
陈加逊的嫦娥和曹逸如的嫦娥姿态如出一辙,和曹版相比,陈版人物写实立体。
嫦娥窃药出人间,藏在蟾宫不放还。
戴敦邦《嫦娥奔月》
国画大师戴敦邦工写兼长,无论画什么都得心应手。此处先按下不表,日后另写专题。
娟娟姮娥女,灼灼芙蓉姿。
一入月宫去,千秋闭蛾眉。
刘旦宅《嫦娥》
大师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刘旦宅这幅《嫦娥》构图洗练、配色简单精妙,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上古之神话人物,出神入化。
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
黄均《嫦娥奔月图》
黄均的工笔重彩画师从刘沧凌,笔法工整、画面精致细腻。
好借常娥著,清秋踏月轮。
刘沧凌《嫦娥奔月》
刘沧凌,工笔重彩人物画大师,其画作属于典型的传统仕女画风格。
刘阮信非仙洞客,嫦娥终是月中人,
此生无路访东邻。
潘絜兹《嫦娥奔月》
潘絜兹的画融合了工笔重彩的传统和敦煌壁画的技法,用色明丽,人物宝相庄严(观音脸)。
青鸟去时云路断,姮娥归处月宫深。
金协中《嫦娥奔月》
金协中,与任率英、王叔晖同属北方画派。
嫦娥一入月中去,巫峡千秋空白云。
任率英《嫦娥奔月》
任率英,著名连环画家、年画家、国画家,专攻工笔重彩人物画,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深受大众喜爱。任率英画过多幅嫦娥,姿态各异。
玉魄东方开,嫦娥逐影来。
任率英《嫦娥歌舞图》
姮娥无粉黛,只是逞婵娟。
王凤年《嫦娥》
王凤年,工笔画家,与金协中、任率英、王叔晖同为徐燕荪的弟子,有“当代吴道子”的美誉。
裁分楚女朝云片,剪破姮娥夜月光。
王叔晖《寂寞嫦娥舒广袖》
王叔晖,工笔重彩画大师。她笔下的崔莺莺、洛神、嫦娥等女性典雅温婉,无一不美。
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
李鲁《嫦娥舞月》
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
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伍启中《嫦娥奔月》
伍启中的写意画人物灵动、神韵天成。嫦娥奔月更是飘逸轻灵。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
薛林兴《奔月》
薛林兴的水墨人物画结合了写意与写实,水墨和色彩运用自如,将国画的意境之美和西方的人体之美融合,开创了新的仕女画派,他画的人物被称为“东方美神”。薛林兴另有一幅裸体《嫦娥奔月》,和上图姿态一样。
月里嫦娥不画眉,只将云雾作罗衣。
夏宝泉《嫦娥》
薄纱裹身的嫦娥,手上加块石头说是女娲也行。
还似初生三日魄,嫦娥满月即成珠。
项维仁《嫦娥奔月》
项维仁笔下的仕女国色天香、婀娜多姿。这幅嫦娥造型具有世俗之美,更适合貂蝉。
常娥衣薄不禁寒,蟾蜍夜艳秋河月。
杨学成《嫦娥奔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华三川《嫦娥应悔偷灵药》
华三川的两幅嫦娥气质不同,上图为早期风格,可看出线描功力,下图画风成熟飘逸。
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
华三川《袖冷广寒》
年画、挂历作为中国传统艺术,深入民间,百姓喜闻乐见。下面选几幅年画挂历中的嫦娥,雅俗共赏。
一从明月西沉海,不见嫦娥二十年。
王伟《碧海青天夜夜心》
如果没有远景的月宫,这幅嫦娥大概率会被认成凌波仙子。嫦娥脚下云海翻腾,连头上的饰品都像龙宫水族之物。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杨诒均《嫦娥》
月宫清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
原永华《嫦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陈培荣《奔月》
02
作为仙界第一美女,嫦娥虽然家喻户晓,但演员还真不好选。这么多影视作品里只有两个合格,而且作为配角惊鸿一瞥更好。
唯一的经典,《西游记》里邱佩宁饰演的嫦娥,清冷孤傲,满屏的仙气。舞姿冠绝天上人间,转圈圈转到了所有观众的心上。
陈红在《春光灿烂猪八戒》里饰演的嫦娥算是年轻一辈的童年记忆,然美则美矣,缺点仙气。脸是绝色没错,但陈红的直角肩穿某些古装反而成了劣势。比如嫦娥和《大明宫词》里的太平公主,透过纱衣都能看到宽肩,跟块板儿似的(可与邱佩宁版嫦娥的溜肩作对比),这嫦娥怎么飞得起来呢?换成《三国演义》里看不到肩膀的貂蝉和《水云间》里穿旗袍的汪子璇,美貌就无敌了。
笔者所画Q版嫦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