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辰八字

我们“思虑过多”,完全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发布者:游客网友2022-05-04 14:04:21娱乐108次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星座,你也许经常会听到身边的朋友同事说“哎,我又开始水逆了”。所以现在当许多人有了心烦、焦虑等等各种不好的情绪,或是遇到一些不顺利的事的时候都将其归为“水逆”现象。

而且在劳累了一整天回到家后就会进入到“网抑云”时刻,这时候往往会想: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快乐都是暂时的吗?

我生活的世界真实吗?

我们真的是被命运操纵的吗?

……

最终总会感叹一句:“天呐!这真是一个让人焦虑的时代啊!”

图片来自网络

2019年,中国科协发布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在中国,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人相信算命。网易数读的一项统计显示,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有62.05%参与过以星座罗盘和塔罗占卜为形式的算命。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玄学青年”越来越多:“大事问八字、小事问塔罗、无事问星座”;求御守、转发锦鲤、蹭“欧”气。你一定在朋友圈里刷到过占星师、塔罗师的二维码,配文“亲测,真的很准。”科学、算法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寺院里的香火也越来越旺。

有人做什么事都先问星座,“你是天蝎吗?怪不得我俩这么合拍。最近诸事不顺,肯定是因为水逆……”有人热衷紫微斗数,操作界面有如天书,偶尔还会看看风水,有人说,自己在塔罗牌解的过程中理清了问题,塔罗师也能够对自己的痛苦共情。

“这其实是一种情感体验,跟我们心情不好去看心理医生一样。”“内卷”、“小镇做题家”、“空心人”、“985废物引进计划”、“第一批90后秃了”……互联网上每天都是花样百出又毫无新意的焦虑情绪。

当努力和理性走到尽头,玄学也许成为了最后的安慰?在神秘的气氛中,烦恼消解、情绪平复。跟“土洋结合”搞玄学的“混搭风”一样,“西方”与“佛教”,这两个看起来是不搭界的词,但实际上,西方确实有很多人研究佛学。

比如,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就是一位“著名”的佛教徒;写出《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著名作家塞林格甚至选择了隐居遁世的“僧”活方式。古老的东方宗教还吸引了一位科学家,普林斯顿大学进化心理学教授罗伯特·赖特,他曾经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智囊,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思想家之一。

他的著作《洞见》,是一本颠覆认知的书,将佛学中的哲学思想和现代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现代脑科学等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相互印证,帮我们认清基因载体、进化心理和人类自我意识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自然选择的局限中解放出来,冲破大脑错觉,发现更真实的自我;获得超然的视角,摆脱烦恼与痛苦;洞见事物的真相,真正体验到世界的本原之美。

这本书的英文名是“Why Buddhism is True”,直译过来就是《为什么佛学是真的》。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作为一个科学家,应该理性、讲求逻辑,佛学是怎么让他觉得是“真的”了呢?“半路出家”的赖特没有对佛学追根溯源,他只是研究了西方佛学中最广为接受的理念,发现佛学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让他重新观察和体验这个世界。

比如佛学中广为流传的“色即是空”。在佛学中,眼、耳、鼻、舌、身等感官,以及色、香、味、声、触等感觉对象,都属于“色”。佛学中的“空”,又称为“无相”,这里的“相”指的是我们相信万事万物都有某种本质,是我们的大脑主动给事物附加的内涵和意义。所谓“空”,并不是说万事万物是不存在的,而是说我们赋予万事万物的“内涵”是空的。

举个例子,赖特喝了太多咖啡,导致下巴肌肉紧绷,有些想磨牙,这种感觉就是“色”,我们姑且叫它“磨牙色”吧。赖特认为“磨牙色”非常烦人,这就是“相”。

赖特开始冥想,将注意力放在下巴紧绷的感觉上,逐渐意识到这种感觉确实存在,但它仅仅是下巴的一种状态,是被“我”归为“讨厌”的一种感觉,而不是“我”的一部分,更不是“我”的存在本身。这种感觉并不等同于“我”,“我”可以客观地观察它,甚至欣然接纳这种让人厌烦的感觉。奇妙的是,当“我”接纳之后,这种感觉反而消退了。

这也可以理解成一种“超脱”。当赖特从另外的角度去审视自身的感觉时,仿佛开启了上帝视角,真正体验了一把什么叫“色即是空”。这就是赖特第一次成功的冥想体验,为他更进一步地以科学研究佛学,打开了一扇门。

那么,怎么用科学来解释“色即是空”呢?赖特擅长的进化心理学是这样解释的:自然选择的唯一目的是繁衍,生物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传递自己的基因。所以,我们人类的很多行为,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更好地将自身的基因延续到下一代。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自然选择对我们的大脑做了很多设计,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趋利避害”:靠近对我们有利的,逃避会伤害我们的。随之而来的就是快乐和痛苦,靠近对我们有利的,我们会觉得快乐;遇到会伤害我们的,我们就觉得痛苦。

这样看来,快乐和痛苦的感受,是不是像自然选择用来控制我们大脑的一种工具呢?如果佛学里“色即是空”是真的,那么,快乐和痛苦也都是空的,都是幻觉吗?

进化心理学告诉我们,快乐和痛苦的确都是幻觉。书中用了有趣的实验来作证这个观点。进化心理学还提出了“模块化思维”的理论,是说大脑是一个多元政体,由至少七个情绪模块组成,包括求偶模块、安全模块等等,它们在大脑中组成了一个“委员会”。也就是佛学说的“无我”,没有一个单独的“自我”。

各个模块都有自己的声音,一个人做什么,由他大脑中各个模块的竞争结果决定。比如是否自律,不是理性决定的,而是各种“感觉”之间互相博弈的结果。

赖特以一个现代人的视角,求证佛陀当初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本看似晦涩的书,能够让你换个角度看待世界和自己,说不定能够厘清三种常见的迷思:怎么看待世界,怎么看待困境,怎么觉察自己、得到自由与解脱。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不要用佛教教义来使自己成为更好的佛教徒,用它来做更好的自己。”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

认识自己和生活的真相-

杨澜说

扫一扫,关注吧!

杨澜访谈录

天下女人

研习社

天下女人

社区

天下女人

研究院

合作:pr@chinasunmedia.com

  • 相关信息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46503539 35390116 01164328 43283439 34392593 25932264 22640117 01170312 03124574 45744011 40114239 42394610 46103343 33431941 19414610 46102492 24922635 26352136 21365552 55522826'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477318) and MATCH(title) AGAINST('46503539 35390116 01164328 43283439 34392593 25932264 22640117 01170312 03124574 45744011 40114239 42394610 46103343 33431941 19414610 46102492 24922635 26352136 21365552 55522826'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10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