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辰八字

巨匠文选|竺可桢:阳历与阴历的合理化

发布者:游客网友2022-05-19 11:58:39网友投稿娱乐154次

 

竺可桢为《百年巨匠》第二季科技篇拍摄的巨匠之一。竺可桢1974年2月7日逝世,2022年是其逝世48周年。

竺可桢(1890—1974),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都有深刻的研究。浙江大学前校长。早在哈佛念书时,竺可桢就确立以研究中国科学史为己任。回国后虽忙于教书、创办中央研究院气 象研究所和主持浙江大学,但他的科学史研究引领着中国,影响了世界。建国后,作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组建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使国家的科学史研究事业走上了正规化、职业化的道路。

梁思成先生在9月23日的《人民日报》上提出一个合理化建议,要把现用案头日历上的节气如立春、立秋等从下半页移到上半页去,这倒是一个可以商讨的问题。

思成先生说做日历的人这样把节气放在下半页,是有点"故弄玄虚",对这点我是有不同意见的。据我个人推想,日历上之所以这样安排,无非是一种传统的习惯。譬如今天是10月30日,日历上面是"-1963-,十月大,30,星期三",这统是西洋历法传进来的数据,可说是新历。下面是"癸卯年,十四(日),九月大,九月二十三立冬",这统是中国固有的东西,是旧历。我们要知道,中国旧历是一个阴阳并用历,不是纯粹的阴历。西洋人只知有夏至、冬至、春分、秋分,没有立春、立秋、寒露、霜降等名目。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有所谓二十四节气。从公元前46年,罗马恺撒建立阳历以来,除稍改动外,西洋各国应用已达2000年之外,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统以太阳为转移,所以西洋也没有二十四节气的需要。只有我们旧历以阴历为主,所以才有附设二十四节气的必要,以使农民及时地知道清明下种、谷雨栽秧,所以日历如此安排并不是故弄玄虚。

为了进一步商讨,我们不能不简单地谈一谈新历和旧历的发展过程。

从历法的发展史来看,所有古老文化的国家如埃及、巴比伦、印度、希腊、罗马和我国,最初统是用阴历的。因为月亮的盈亏朔望周期非常明显,所以把29天或30天称为一个月,把12个月称为一年,便成为古老国家最初的年历。但是阴历一月之长,即月亮绕地球周期约为29天半;而太阳年一年之长,即地球绕日的周期约为365天又四分之一日。如以12个月为一年,只有354天或者355天,与太阳年相差几乎11天。过10多年,就有6月降霜下雪、腊月挥扇出汗、冬夏倒置的毛病。古代国家农业慢慢地发展以后,就发现纯粹用阴历历法、月份和春、夏、秋、冬四季,农业节候配合不上,为了解决这阴、阳历的矛盾,古代有两种办法:一种办法是放弃阴历月亮盈亏作为计算月份方法,而以太阳回归年即365又四分之一天为一年,把年分为12个月,平年365天,闰年366天,4年一闰。这是公元前46年西洋罗马所采取的办法。另一办法是找出阳历年的日数和阴历月的日数两者之间的最小公倍数,这就是我国古代颛顼历的十九年七闰的办法。因为阴历的235个月的日数却等于19个阳历年的日数。据日本天文学家新城新藏的考据,十九年七闰的办法是我国春秋时代已经应用的。我们古代从早的颛顼历以及汉朝太初历、四分历统是依照此法安排的。但这一安排虽可以调和阴阳历,不至于冬夏倒置,但平年354天,闰年384天,一年中节气仍然可以相差一个月,对于农业操作安排上仍然不够精密,所以到了战国末年又建立二十四节气,和阴历相辅而行。到了东汉时代又发现一节一气尚有15天多的间隔,才又创立一年七十二候。这是我们旧历发展的经过。现在思成先生所提出的问题是:二十四节气是阳历不应该挂到阴历的账上去。但从历法的发展看,恰恰是我们旧历是阴历才有把节气注明的必要。照思成先生的建议,可以避免一般人以二十四节气为阴历的误会,但却有把旧历和新历混淆不清的缺点。

从思成先生对于日历的合理化建议,我们可以进一步来问,我们旧历既已过时,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完全用新历即西洋现行的格里高里(Gregory)历法呢?困难在于旧历在我国已应用了二千四五百年。首先,我国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有了二十四节气已能初步把握农时,没有不便的感觉。在这点上思成先生的建议可以起一定作用,使农民慢慢地了解现行新历比旧历的优点。其次,人民群众从幼年时代朝夕所企望而富有诗意的节日如除夕、春节、上元灯、寒食踏青、端午龙舟、中秋赏月、重九登高等一旦废除,不免可惜。三则各种宗教如佛教、喇嘛教、伊斯兰教等重要纪念日也是用阴历来计的。四则潮水的涨落是跟阴历为进退的,所以从事渔业和海洋航业的人,阴历还是有用。最后,现用阳历也不是尽善尽美,为了合理化,有彻底改革历法的需要。

新历即现行阳历的缺点在哪里呢?有人以为格里高里历是纯粹阳历,其实不然。它和我们旧历一样也是阴阳历并用,不过以阳历为主罢了。在我们日历上如今天10月30日便写着"十月大,30,星期三"。这星期三就是从阴历来的。以7天为期的礼拜是与太阳毫不相干的。古代犹太人从新月初上起就数到7天、14天、21天和28天,作为4个周,并要每周休息一天。7天一礼拜制从犹太逐渐分布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各国,在现行格里高里历里,星期仍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格里高里历最不合理的地方就是这7天为一周的星期。因为7既不能把一个月的数字30或31除尽,也不能把一年的天数365或366除出一个整数。阳历年平年有52个星期多一天,闰年多2天。这样月份牌得每年改印,甚至影响工厂、学校和机关作息时间的安排。若是改成10天为一周或6天、5天为一周,那就便当多了。更可怪的是旧历虽是阴历,但我们节气如清明、谷雨却是阳历。而西洋的若干节气如所谓外国清明(耶稣复活节),因为宗教传统的关系,反而用阴历。

新历月份大小的安排和月份称呼也是不合理的。在6月以前单月月大、双月月小,7月以后又是单月月小、双月月大,容易引起混乱。同时1月份有31天,而平年2月份只28天,相差3天之多,工厂发工资、计房租,各月平均计算就显得不公平。在统计上,如气象学上计算各月的雨量,1月份和2月份就不能同样看待。目前西洋月名的称呼,从9月至12月,无论英、德、法、俄各国文字均属名不符实。所以如此种种不合理的原因,统是由西洋历史上传统的习惯所遗留下来的。在罗马恺撒皇朝以前,罗马历法原来用的是阴历,一年12个月,月大和月小间隔着。月的名称也是5月、6月、7月、8月和中国一样依次排列,但历法极为混乱。18世纪法国文学家伏尔泰曾说:"罗马的将军们常在疆场上打胜仗,但是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许多胜仗是哪一天的。"待公元前46年恺撒当权时,根据埃及天文学家索西琴尼斯的建议改用阳历,把单月作为月大31天,双月作为月小30天,在平年2月份减少1天为29天,并把原来的11月改为岁首,把原来1月推迟成为3月,依次类推,而且把原来的5月的名称(Quintilis)改为(July),即今日之阳历7月,以纪念恺撒(Julius Gaesar)。据传说恺撒死后,其外甥奥古斯都(Augustus即屋大维)执政,当上罗马帝国的第一任皇帝。他把原来的6月(Sextilis)改称为奥古斯都(August),即今之阳历8月。又以8月原是月小,从2月那边移来一天把8月也变为月大,使2月在平年只剩了28天。又将8月以后的单月改为月小,双月改为月大,但是8月以后的月名依旧保存恺撒改历以前的名称,所以阳历9月至今西文仍称为7月,10月仍称为8月,如英文9月是September,这Sept在拉丁文中是7的意思。

这样名称错乱、月份大小不齐,又加上不合理的7天为一星期的办法,实在很有改进的必要。过去在西洋曾有成百上千的人主张改历,但始终因为限于习惯,积重难返,加以天主教、耶稣教会种种规章,总无法受到重视。在法国大革命时代,曾一度改用法兰西共和历。这共和历一年365又四分之一天,以秋分为岁首,每年12个月,每月30天,以一句为一礼拜。每年年终平年有5天,闰年有6天为休息日。这是依照法国当时数学家孟箕和天文学家拉葛兰奇的提议而订定的。这比较现行阳历确是很大改进。但法国革命失败后,共和历也只应用了14年工夫,于1806年年初便被废除了。

在20世纪科学昌明的今日,全世界人们还用着这样不合时代潮流、浪费时间、浪费纸张、为西洋中世纪神权时代所遗留下来的格里高里历,是不可思议的。近代科学家已提了不少合理的建议,英国前钦天监(皇家天文学家)琼斯甚至写进天文学教科书中来宣传改进现行历法的主张,但是2000年颓风陋俗加以教会的积威是顽固不化的,不容易改进的。

文中所叙述的主导思想,作者于《科学》1922年第7卷第6期上有一篇详细文章(《改良阳历之商榷》)可以参阅《竺可桢文集》

来源|原载于《人民日报》1963年10月30日

声明|文章和图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已标明来源,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即作处理

监制 | 厚轩

美术编辑 | 神奇海螺

关于我们

大型文化项目《百年巨匠》是中国第一部聚焦20世纪为中华文明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师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新影集团、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百年巨匠(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

《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连续两年入选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是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项目、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纪录片、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和纪录片重点项目(2018),还是中央电视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项目,也是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市政府文化创新发展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区文化艺术创作扶持专项基金的资助项目。已获得12项纪录片大奖。

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师的拍摄已全部完成,分为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师的拍摄已于2018年启动,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国学篇、建筑篇、中医篇、戏曲篇、电影篇,将以百年·百人·百集纪录片、百位大师特展、百部图书出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拍摄完成的《百年巨匠》纪录片,陆续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发现频道、国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各省级卫视、海外电视台等国内外155家电视台播出,受到广泛好评,屡创同类纪录片收视率新高。《百年巨匠(国际版)》启用8种语言向全球播出。

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据CSM全国测量仪统计结果,《百年巨匠》累计触达受众共102亿人次。

《百年巨匠》系列丛书已连续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学习读本,发放到全国近千所高校。

《百年巨匠》已成为文化领域最高端的现象级品牌之一,并以其独特优势搭建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诠释和展示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 相关信息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30622919 29194636 46364901 49010392 03928335 83353141 31417269 72690326 03264984 49843290 32905175 51755085 50853290 32902136 21362647 26473277 32772715'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478877) and MATCH(title) AGAINST('30622919 29194636 46364901 49010392 03928335 83353141 31417269 72690326 03264984 49843290 32905175 51755085 50853290 32902136 21362647 26473277 32772715'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10
  •  相关推荐: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