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三星堆、海昏侯、南海一号沉船等考古发现屡屡引发全民关注热潮,旺盛的文化需求背景下,呼唤更多考古、文博等冷门专业人才的培养。
山西是文物资源富集的大省。苦于基层文博队伍人才严重短缺,山西最近计划通过高考选拔,5年内定向培养600名文物全科人才。
为了招到愿意跟文物打交道的学生,山西给出了极其优越的条件。比如在校学习期间免缴学费、住宿费、教材费、实习费等。毕业不愁找工作,点对点包分配。更重要的是,毕业生一入职直接为事业编制。
追逐月亮的人,应当被给予六便士的保障。
01
极具诱惑的条件
此次山西直接拿出600个编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考古队伍,可谓诱惑力十足。
而这背后,恰恰反映了年轻人不愿从事考古行业的现实。
考古向来被认为是冷门专业。2020年,湖南女生钟芳蓉以文科676分的高分报考北大考古专业,引发关注。当时不少人劝她,考古专业没钱途,信息科学、经济管理才有更好的未来。
知乎有一个高三男生的提问,他想学考古专业,班主任直接劝他放弃这个理想。

工资低是出现率最高的回答。只有家庭条件相当不错,或者骨子里真正热爱的人,才会被推荐选择冷门专业。
02
特殊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山西免费培养、提供编制的优待,并非没有要求。成为定向培养生,山西提出两个重要要求。
一是学生原则上不得转学和转专业,否则取消免费定向培养待遇,并退还免缴的所有费用。
二是定向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去的是县以下基层文博单位,去最需要人才的地方。
毕业后未服从分配,到定向事业单位工作的,要按协议约定退还免缴的所有费用,并交纳违约金。在定向就业单位工作未满5年或考核不合格,按协议约定解除聘用合同的,根据服务期未满年限,要按比例退还免缴的费用,并交纳违约金。
山西大学考古系曾发布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当年该系毕业生人数共30人,就业人数仅6人。升学人数13人、自主创业人数11人。
报告提出,专业生源主要来自省内,去向主要是省内的企事业单位,就业地域和单位类型很受局限,这就使得考古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面临很大压力。
包分配、有编制,对志在考古的学生来说,不失为好消息。
03
给予六便士的保障
抛开个人选择,山西对考古学的特殊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考古工作和文物保护工作。

一些有特殊价值而功利性并不强的学科,被保护无可厚非。若纯粹以功利化目的引导教育,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研究也都没有了立足之地。
有人盛赞钟芳蓉满地都是六便士,她却抬头看见了月亮。然而,并非人人都是钟芳蓉。即使怀揣一份热爱,我们也不能要求他们用这份热爱发电,让他们看见月亮的同时,给予六便士的保障和体面,本是应该。
撰文|潇湘晨报记者柴归
*文章为主编有态度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0731-8557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