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是阴阳合 我国的,像春节、端午、中秋等,都是按照农历来计算的。 而平常老一辈在家里或到寺庙祈福进香,也都是以神明的农历生日来计算。 那么农历是阳历还是阴历呢?咱们简单说说。 农历是中国汉族传统历法,又有夏历、汉历、华历等名称,是一种阴阳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古人观察太阳和地球的角度订立了二十四节气,又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太阳回归年相适应。 农历的主要规则经历多个朝代逐渐完善形成,其形式一直延续至今。所以说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是太阳历和太阴历的结合体。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二个普通月另加一个闰月,总共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 农历中全年为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为383天或384天。这都是太阳历和太阴历结合的产物,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所以说虽然民间一直将农历与阴历视同一种,长期混用,但若严格地从天文历法角度上来讲,民间俗称农历为阴历,其实是广为流传的谬称。因为农历实际上属于阴阳历(用月亮的朔望定一月的周期,用太阳的南回北回定春夏秋冬和二十四节气,二者完美结合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农历)。而真正的阴历也叫太阴历是完全按月亮的月相变化来安排的历法,与一年四季的变化无关,比如伊斯兰历,又称回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