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辰八字

孔子会算命吗,算得准吗,一次偶然考古事件,揭开了答案

发布者:游客网友2022-06-18 04:27:58网络娱乐200次

 

孔老夫子晚年的时候,突然间对易学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

这个突发状况,一下子把他的学生们都吓了一大跳。

老爷子一辈子不信鬼神,怎么老都老了却对易学产生如此强烈的爱好?

万世师表

不琢磨不知道,一算账吓一跳。

一部完整的《周易》,全文不过五千多字,在现代,用4号字体打印在A4纸上,每页三四百字,一共十多张纸就能打印全文。

可是,孔老夫子的时代,还是竹简木牍为书的时代。

从现代考古出土的竹简实物来计量,一支竹简长约25公分左右,宽约1公分左右。采用毛笔书写,从上到下大概可以写二十五个字左右。

也就是说,五千字的周易至少得用两百多支竹简才能写完,再加上穿连竹简的皮绳,一部完整的《周易》得有十多斤重。

可是孔老夫子却不在意这些,就算年老体弱、两眼昏花,几乎放弃了其它一切爱好,每天无论吃喝拉撒,无论衣食住行,甚至无心教导七十二入室弟子和三千门生,他唯一的想法就是抱着这两百多支竹简找寻生命最本源的意义。

竹简

这跟早年时期的孔子相比,完全像是变了个人一样。

年青时的孔子对周易是排斥的,甚至从来没说过神神怪怪的话。(《伦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在《伦语先进》中还记录了一件相近的事情,有一次他的学生季路向他请教应该怎样去侍奉鬼神?

孔子反问他:连人都还没有侍奉好,怎么一天天的净想着去侍奉鬼神呢?

季路不死心地继续问道:那么请问死是怎么回事?

孔子没好气地骂了季路一顿,这一骂居然骂出了一句千古名句:"未知生,焉知死?"

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一下孔子的这句话:

简单理解:你连该怎么活下去都不知道,有必要知道你会怎么死吗?

升级理解:你连活着都感受不到真实,你还有必要知道死后是怎么样吗?

核心理解:我们连生的意义都不能理解,又何必去思考死的意义?

儒家理解:只信今生,不信来世。

终上所述,至少中年时期的孔子,仍然不信鬼,不信神,不信命。

甚至对巫祝之流充满了敌意和鄙视。

祭祀现场

为了搞清孔老夫子为什么在晚年爱上了《周易》,作者花了很大的功夫在各类典籍轶闻中去查找他跟《周易》产生关联的事件。查来查去,资料不多,却还是被作者查出了那么几件。

………………………………………………

1.《诚斋杂记》:孔子尝使子贡出,久而不返,占得鼎卦无足,弟子皆言无足不来;颜回掩口而笑。孔子曰:回笑,是谓赐必来也。因问回:何以知赐来?对曰:无足者,盖乘舟而来,赐且至矣。明旦,子贡乘潮至。

释义:孔子经常安排他的学生子贡出差,可是这一次超出了归期,却迟迟不见子贡回来。孔子担心学生的安全就算了一卦,算出的是六十四中的"鼎"卦。

围观的学生们一看卦象,都说:"鼎"无足,这次子贡怕是回不来了。

只有颜回在一边捂着大嘴乐开了花。

孔子这次不但没有批评颜回,反而对他提出了表扬,学生们不理解,孔子道:他之所以笑,是因为他知道子贡一定能回来。

其它学生摸不清头脑只能问颜回到底是怎么回事?

颜回答道:这一卦的卦象是回家不必用脚,难道他不可以坐船回来吗?等着吧,子贡很快就能回来!

果然,子贡第二天就到了,还真的是坐船回来的!

(注:这个故事嘛,作者认为纯属小说家言,看个热闹就行了,别当真!在没有变爻和变卦的前提下,把鼎卦的卦象直接解释为"鼎无足",那是要挨骂的!爻辞中倒是有"鼎折足",但是"鼎无足",的确没有出处)。

………………………………………………

2.《乾凿度》:孔子生不知《易》本,偶筮其命得"旅",请益于商瞿氏。曰:"子有圣知而无位。"孔子泣曰:"凤鸟不来,天之命也。"于是始作十翼。

释义:

孔子在世的时候,并没有弄清易学的本意,偶然给自己算了一次命,算得一个"旅"卦,孔子无法解卦,只能求教于一位名叫商瞿的算命大师。

大师解卦道:"你有圣人的智慧,却无法登上圣人的高位。"

孔子一听,泪如雨下,自叹道:"看来,有生之年我等不到凤鸟的降临了,也许,这就是我的命吧!"

自此,孔子苦读《周易》,并通过自己的"老而好易"的研究精神,写出了十部解读《周易》的工具书,史称《易传,十翼》。

(注:作者认为,《易纬,乾凿度》中记录的这个故事,可信度不高,"旅",无论先秦,还是现代,在无变爻变卦的前提下,绝无圣人之意,也无圣人之象。所以,这个故事,可以理解为,那个时代的易学研究者,企图假借圣人之言,让自己的作品扬名于后世的行为。)。

孔子家语,古本

3.《孔子家语》:孔子常自筮。其卦得贲,愀然荀不平之色。

释义:孔老夫子其实经常自己给自己算卦,某一天为了预测一下自己的官运,于是就算上了一卦,结果算出的是六十四卦中的"贲"卦,孔老夫子一看卦象,愁得眉毛胡子一把抓,双目失神,愤然于心,脸上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限惆怅,这种状况居然持续了十多天。

(注:历代前人多认为《孔子家语》是一部伪书,结合近代考古出土的简帛文献加以对照,确信该书为先秦古籍。所以这个故事还是比较可信的。)

………………………………………………

4.《礼记·礼运》:孔子曰:……吾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

释义:孔子说:他想了解和学习殷商时期的治国安民之道,于是就专门到当时的宋国去了一趟。为什么要去宋国呢?因为宋国是殷商后裔在周朝之下建立的一个诸侯邦国。可是在宋国完全没有寻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却意外收获了一部叫作"坤乾"的典籍。这部"坤乾"看着跟《周易》很相似,都有六十四卦,可是卦名,卦序,卦辞全都不一样。第一卦为坤卦,最后一卦为乾卦,这部典籍太神奇了,我必须结合在"杞人忧天"的杞国找到的夏朝的天文和历法一起好好研究研究!

图邵雍邵康节64卦先天图,始坤,终乾

通过这一段文字,我们大概可以看出孔老夫子为什么老而好易的一些端倪了。

孔老夫子找到这部"坤乾"后,从中渐渐看到了易学的本源,也渐渐了解到了易学的真谛!

《周易》中,很多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通过对"坤乾"的学习,让他一时间触类旁通,豁然开朗。

这也许才是孔老夫子老而好易的真正原因。

很多学者认为这部"坤乾"极有可能是失传的《归藏易》,作者却认为是《连山易》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对这一点,作者将会在后文进行专题论述!

通过以上几个资料,我们为孔老夫子老而好易找到了思想观念发生转变的时间点和诱因,这就能解释相关典籍中对这一事件的记录了:

1.《论语·述而》: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2.《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作者认为,结合《论语》和《史记》成书的先后年代来看,司马迁的这段论述,仅仅是在《伦语》的基础上加入了一点自己的臆想和猜测。也因为《史记》中的这一段话,让后人坚定不移的认为,《易传,十翼》是孔老夫子的原创作品,作者却认为不是)。

………………………………………………

大家请注意,重点来了,不再探讨学术问题,只说老而好易的孔老夫子到底会不会算卦呢?

如果他会算卦的话,他算得准不准呢?

回到五十年前,这个问题几乎无解!

但是在1971年发生的一次偶然事件中,居然给这个问题找到了标准答案!

1971年底,湖南省军区366医院,决定在长沙马王堆的两个小山坡下建造一个地下医院,施工中经常遇到塌方,特别恐怖的是,那些塌陷后露出的洞口不断飘出一种奇怪的气体,有好事者对着气体划燃了一根火柴,一团像幽灵一样的蓝色焰火腾空而起,久烧不绝。

这起灵异事件立即引发了老百姓的围观与猜测,事情越传越邪乎,越闹越大,最终通过民间农民学者的帮助,湖南省博物馆的考古专家们才弄明白了这里可能是一座古代大型墓葬。(不得不再一次吐槽我国的专家团队,这个团队从不曾让我们失望!)

大名鼎鼎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沉睡千年之后就此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马王堆

马王堆出土的众多国宝级文物在此就不一一细数了,单说其中一套与本文相关的宝贝--"马王堆帛书易",在这套写在帛书上的易学典籍中,同样有六十四卦,其卦名与《周易》大多不一样,其卦序完全不一样,只有卦辞和爻辞基本与《周易》相同。当然,跟孔老夫子找到的那部"坤乾"也不相同。(具体差异,作者在后文将有专题论述)。

除此之外,马王堆还出土了几篇在《周易易传十翼》中没有的内容,其中一篇叫作《帛书易传--要》,其原文如下:

………………………………………………

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

(这一段与《论语》,《史记》,《乾凿度》可以互为应证。)

子赣(子贡)曰:夫子亦信其筮乎?

……

(此处省略一大堆古文)

………………………………………………

释义:子贡的这句问话,其实是不满于夫子老而好《易》,提出的反对性意见。

以前,孔子一直把《周易》视为卜筮之书,对巫祝之流持藐视的态度,这种态度对子贡等入门弟子影响甚深,所以当孔子一反常态老而好《易》时,子贡就用孔子以前轻视《周易》的态度来反诘他。

孔子作为老师,当然会给子贡讲一通大道理,这堆大道理就是作者省略的那一大段古文,其间,孔子解释了他学易其实是在学习天地大道,并不是学习占卜之道。

子贡并没听懂。

一通解释之下,孔子居然正面回答了他会不会算卦,算得准不准的问题。

……………………………………………

马王堆《帛书易传--要》,原文:

子曰:吾百占才当,唯周梁山之占也,亦必从其多者而已矣!

……………………………………………

释义:孔子说,我算一百次卦大概能算准一次,只有"周梁山"那次算的卦是真的算准了,之所以那次算得准,也许是因为经常算卦,算得多了,瞎猫也能逮住一次死耗子,就算撞大运也能算准一回了吧!

这个结果,你们猜对了吗?

………………………………………………

这就是作者在本系列作品的前言中提到的,力图以训估学和考古学等多门学科,还原算命那些事儿最初最真实的样子。

算命那些事儿,并不止于算命的故事,而是通过占卜传承,讲述我泱泱华夏,博大精深的文化与从不断绝的文明。

下一章,我们将再次回到《左传》,通过算命的那些事儿,看一位绝世美女,如何引发齐国内乱,乱到一塌糊涂,一发不可收拾的境地。。

举报/反馈

  • 相关信息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31555551 55512765 27654367 43673592 35923480 34800312 03124367 43672135 21355528 55283480 34800312 03125027 50272046 20463728 37284027 40273128 31282537 25374234 42342894 28940312 03122950 29503110 31103343'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481831) and MATCH(title) AGAINST('31555551 55512765 27654367 43673592 35923480 34800312 03124367 43672135 21355528 55283480 34800312 03125027 50272046 20463728 37284027 40273128 31282537 25374234 42342894 28940312 03122950 29503110 31103343'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10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