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辰八字

只要妈妈在,孩子就不乖?背后藏着你不知道的婴幼儿心理学

发布者:游客网友2022-06-30 00:29:50网络娱乐117次

 

有人说,女生在伴侣面前拧不开矿泉水瓶盖。当伴侣不在时,天灵盖都能给你掀开。虽然有点夸张,但也反映出成人在不同场景中有不同的表现。

殊不知小娃娃也有「两副面孔」,很多当妈的人,肯定都有发现:

你不在时都挺好,待你回家变哭包;本来自己能吃饭,一见到你就犯难;读个绘本要抱抱,上个厕所门口靠……

面对这种情况,家里老人也会抱怨:

你不在时,孩子可乖了。你一回来,就各种闹,都是被你惯的!

你一回来,孩子就又哭又闹,你还不如不回家呢!

除了困惑和无奈,大家肯定还很着急:为什么娃这么黏妈妈呢?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吗?有求必应会不会惯坏娃?

孩子为什么会黏妈妈?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其实呀,妈妈一回家,孩子看起来黏人不听话,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展。

自我发展心理学家玛格丽特 · 马勒曾提出:6 个月到 2 岁的宝宝,正处于分离个体化时期。而其中又有三个小阶段。

首先是 6~10 个月大的孵化期。这个阶段的宝宝,开始能分清母亲与陌生人,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迫切地想与新鲜的世界建立联系。

随着宝宝开始学说话、学走路,一般在 10~16 个月进入实践期,这时他们与外界互动更多。

到了 16 个月大,宝宝进入整合期。他们的肌肉运动功能、感知觉和认知能力迅速发展,再加上不断增多的探索性活动。

这些似乎都在提醒宝宝:你可以离开妈妈独自探索啦。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但从 6 个月到 16 个月,不到一年的时间,如此快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也让宝宝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焦虑。

他们就像是一个「矛盾纠结体」,小脑袋里似乎出现了两个小人在打架。

一个渴望独立的小人对宝宝说:「不要黏着妈妈啦,外面世界很精彩,独立万岁!」

另一个渴望亲密的小人又对宝宝说:「外面世界好危险,我要和妈妈永远在一起」

这种矛盾和纠结,表现在行为上就是:他们可以独立勇敢,但也更粘妈妈,不想和妈妈分开。

妈妈,只有在你面前

我才敢放心闹腾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说到这儿,很多老母亲肯定忍不住发问:为啥只是黏妈妈呢?

咱们先了解一个心理学术语,叫做「社会性参照」

宝宝在跟大人互动时,大人的表情、动作、行为等,都会成为宝宝调控自己情绪或行为的参照。通俗来说,就是宝宝很会「察言观色」。

这种复杂的心理技能,是宝宝情绪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人类幼崽在 9 个月之后,基本就会慢慢具备这一能力。

科罗拉多大学医学中心教授索兹 · 詹姆斯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把 1 岁的宝宝放在视崖装置上。视崖装置,就是一个用 1 米左右的桌子搭的人工悬崖,桌子的一边是安全区域,叫做「浅滩」,另一边是透明玻璃,给宝宝造成错觉,看上去是个「深渊」。

图片来源:《改变心理学的 40 项研究》

实验人员把宝宝放到「深渊」边时,他们会停下来往下看。因为从宝宝的视觉来看,这是一个悬崖,他们不敢往前爬。

在桌子另一边,妈妈会做出不同的表情来引导宝宝。有时兴高采烈,有时害怕焦虑,有时兴趣盎然,有时愤怒或悲伤。

实验结果表明,如果妈妈是高兴的状态,大部分婴儿会再次检查「视崖」并爬过去。但如果妈妈表现出生气或者害怕的样子,宝宝则会拒绝往前爬。

视崖是测量婴儿深度知觉发展的经典实验,也是体现婴儿「社会性参照」典型例子。对于宝宝来说,妈妈是非常重要的参照对象。他们会根据妈妈的表情和状态,对不确定的外界环境,做出不一样的反应。

妈妈不在场的时候,宝宝就失去了信任的参照对象。

宝宝并不确定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所以会努力成为「谨慎」的乖宝宝,以免触碰到对方底线。

只要妈妈一出现就不一样了!宝宝会认为自己所处的环境十分安全,出于对妈妈的爱和信任,娃就显得「恃宠而骄」

因为他们坚信,「即使我不乖,妈妈也会一直陪在我身边哒。」看到这儿,心烦的妈妈们会不会心里有点甜呀!

妈妈可以怎么做?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话说回来,娃太黏妈了,老母亲受不了呀,面对这样的「黏妈宝」,妈妈可以怎么做呢?

首先,妈妈们应该学会接纳宝宝的情绪,不能采取打骂、冷落等方式粗暴地推开孩子。

当你回来时,宝宝跟你撒娇,不妨满足他。抱抱他,夸夸他,陪他玩玩游戏,用高质量的陪伴给宝宝「充充电」。

对于舍不得与妈妈分开的孩子,提前「打好预防针」。告诉他妈妈去哪里,什么时候回家。

只有在孩子小时候,父母给了足够的爱与回应,让他们内心充满安定,宝宝对你的「爱的主动索求」才会减少。

事实上,小时候更粘人的孩子,成年之后,更有能力应对压力和挑战,心理也更健康。

所以,不要吝啬你的抱抱,也不要嫌弃孩子太烦,珍惜孩子对你的依恋,毕竟这种甜蜜的负担可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的呢!

BBC 纪录片《北鼻的奇异世界》中,心理学家和科学家通过对新生儿的实验发现,婴儿在面对真人和玩具时,大脑的活动出现了显著的不同:在面对真人时,他们的脑电波要活跃得多。

对于小宝宝而言,真人互动是任何玩具都无法模拟和取代的,爸爸妈妈的陪伴才是最好的玩具呀!

福利时间

宝宝七面体玩具

七面结构,多种玩法

抽 10 位家长免费送

图片来源:网络

怎么参加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丁香妈妈

发送「福利」,即可参与!

痱子和湿疹是夏天宝宝最常见的皮肤问题,每次我们说到痱子和湿疹时,都会有很多爸妈留言表示:完!全!分!不!清!啊!丁香妈妈邀请专业儿科医生来讲讲到底如何区分和护理。

扫描下方二维码,发送:痱子,即可获得。

开空调会让宝宝着凉、感冒、面瘫吗?不要再扯出一大堆「空调病」的理论啦,今天我们就说说到底「要不要给宝宝吹空调」。

扫描下方二维码,发送:空调,即可获得。

为啥娃格外招蚊子?宝宝被流子办咬得惨兮兮,怎么?夏天防蚊恐怕是让所有爸妈都头疼的问题了,今天丁香妈妈就来帮大家逐一攻破。

扫描下方二维码,发送:蚊子,即可获得。

参考文献

[1]Russell, C. L., Bard, K. A., & Adamson, L. B. (1997). Social referencing by young chimpanzees (Pan troglodyte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sychology, 111(2), 185-193.

[2]池瑾、王耘:婴儿社会性参照能力发展研究的进展.1999.02

[3]Sorce, J. F., Emde, R. N., Campos, J. J., & Klinnert, M. D. (1985). Maternal emotional signaling: Its effect on the visual cliff behavior of 1-year-old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1(1), 195–200.

[4]Mary D, Klinnert,Robert N. Emde and Perry Butterfield.(1986).Social Referencing: The Infants Use of Emotional Signals From a Friendly Adult With Mother Present.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6, Vol. 22, No. 4,427-432.

本文合作专家

邓欣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

深圳大学 心理与社会学院 讲师

苏 静

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

策划制作

排版:美丽 | 监制:阿童木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猜你喜欢:八字格局

  • 相关信息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54275010 50103472 34723472 34725258 52580312 03122602 26025551 55513045 30451827 18272552 25520331 03311719 17192683 26831856 18565537 55373667 36671827 18275410 54102132 21322136 21365104 51045155'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482378) and MATCH(title) AGAINST('54275010 50103472 34723472 34725258 52580312 03122602 26025551 55513045 30451827 18272552 25520331 03311719 17192683 26831856 18565537 55373667 36671827 18275410 54102132 21322136 21365104 51045155'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10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